原标题:周杰伦新专辑没发布就被打5.3分,评分平台岂能沦为“粉黑斗狠”战场?
千呼万唤,暌违六年,周杰伦的新专辑终于官宣在本月15日问世。不过迎接周杰伦的,不只是歌迷热切的期待,还有评分网站5.3的开分。
有网友爆料,在周杰伦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还没正式发布的情况下,有网友添加了这一专辑条目,并引发打分热潮并开分。
这一结果惊掉所有人的下巴。最离谱的是,还有网友截图到煞有介事地评论——
不管是恶搞还是炒作,都着实离谱。
得知风声的歌迷、网友很快蜂拥而至,将评分一点点推高,从5.8到7.5再到7.8分。可记者注意到,哪怕是这样,评分人数也只有不足千人。至于分高分低在作品推出之前,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面对汹涌的舆论,豆瓣在今天终于关闭评分,目前《最伟大的作品》页面显示评分人数不足。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豆瓣经历“评分”争议。一方面有饭圈黑粉、水军竞相操纵分数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与平台评分机制相关。不管是影视、音乐、书籍都经历过“无脑五星”和“报复一星”的粉黑斗狠事件。
从成立初期至今,豆瓣的书影音条目一直以用户添加为主。以唱片为例,只需提供专辑封面、歌手发行日期等基础信息,经过基础审核就会生成作品页面。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连唱片条形码等信息都是选填项。正是一批热心网友的参与建设,充实了豆瓣的数据库。彼时相对友好的社区氛围下,多数人打分相对理性。
也正因原始用户所呈现的客观理性评分,促成了豆瓣得以在一众打分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网友心目中更具参考性的存在。
成也萧何败萧何。“豆瓣评分”这一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更有分量的存在,成为某些机构、某些群体重点攻略的对象。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扩大,加之饭圈不良风气侵袭,评分权威性与公正性正在受到严重干扰。凡是有流量明星参与的作品,粉丝会清一色打出五星好评,推高评分。要知道绝大多数这类作品,本就是“粉丝专供”,如果不是偶像粉丝,根本不会有兴趣观看打分。因而这类作品的评分也就成了“粉丝专供”。
可偏偏剧方要将其作为重要卖点广而告之,这引发不少大众不满,再度涌入打低分以示反抗。
如此拉锯的过程当中,豆瓣评分已经遭遇第一次质疑。
针对于此,平台也曾做过一定算法调整,比如加重资深用户的评分权重。反之,那些为了评论单个作品而新注册的账号评分,其影响最终评分的权重就低,甚至有一些“无脑五星”会被平台判定为“无效评分”。
你有算法,我有对策。粉丝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养号和买号。所谓“养号”,即在偶像新作上映前一段时间开始评论其他不相关作品,以“扮演”好资深用户的身份,来增加评分权重。这一行为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有网友发现,自己在某些书籍电影中的评论被一些豆瓣账号“无脑复制粘贴”,以至于不少作品页面的评价出现了大量相同评价,有的甚至是“掐头去尾”“断章取义”。确实,倘若“养号”时是理性认真地为其他作品打分,其行为并无不妥。可是,通过剽窃他人思想,为某一部作品,干扰基于大量客观理性评分后的其他作品分数,不仅缺乏对文艺作品基本的尊重,更堵住了大众获取准确作品评价信息的渠道。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旦作品或其主创爆出负面新闻,就会涌入大量网友的“一星差评”泄愤或是惩戒,致使一些原本高分的作品在推出很久后评分骤降。虽然说作品与创作者人品道德修养等息息相关,但在对作品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这种通过报复性评分集合而来的最终分数,又有多少含金量?又怎能体现出作品本身的品质?
而对于平台来说,如何判定是“养号”还是“正常使用”,是“粉丝”还是“路人”?这其中不管是通过算法还是人工审核,都难以服众。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凡是注册用户,都有为所有作品打分的权利和自由。通过限制用户或者为用户分级的简单粗暴行为来净化评分系统,治标不治本。
更何况作品在豆瓣何时开分、满多少人打分就能够开分都缺少统一标准。眼下肖战的《余生,请多指教》《王牌部队》均播出一段时日,可评分至今未出。翻看页面带打分的短评,均达到十数万条。而反观周杰伦尚未推出的新专辑,寥寥数百人的打分就迅速开分,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平台始终遮遮掩掩。
平台的不作为中或许有“难言之隐”与“无可奈何”,但不要忘了,其之所以在业界与大众心中具有“权威”“专业”,不是因为平台自身,而恰恰是一批认真打分、用心鉴赏的普通用户。平台沦为“粉黑斗狠”的战场,将“定义”评分的权力“拱手让人”,放任高价值书影音讨论演变成乌烟瘴气的信息垃圾场,短时间或许可以坐收“流量”的渔翁之利,可长此以往,流失的却是最忠实、贡献最大的一批优质用户。这笔买卖是否划算,理当掂量掂量。
又据周杰伦在社交平台透露,他的新专辑将在6日中午首播。届时,豆瓣是否还会掀起“粉黑斗狠”的评分大战?( 作者:黄启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