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回到学校,意料之中的空荡荡。
龟速收拾完了行李,在椅子上坐了一个多钟。
习惯了寒假的热闹,这样的冷清和孤独对我太陌生。从来不知道原来一秒钟可以这么长。时不时看着手机,只要有人和我说话我都会回,我渴望证明什么,我不是一个人。
当周围安静下来的时候,心跳的声音异常清晰。我对这个城市谈不上热爱,不然不会一年多了丝毫没有归属感。虽然我去过这个城市很多地方,有时也担任一下小导游。但还是觉得陌生,甚至觉得我在这里只有四年,四年后我就走了,它只是一个暂居地,与我没有什么羁绊。说不上讨厌,因为当初是我选择来这个地方,只是没什么感情。
常常有种窒息的感觉。其实我在这里过得不是很差,很多人觉得我的生活应该挺丰富。证书考了,四级过了,做过许多兼职,认识了好多人,加入过两个组织都很不错,也经常晒吃晒喝。说不上什么,其实好累,做的很多事情也并没有很多激情,只是觉得应该做,大学就应该学到这些,而不是想做。只是单纯一种责任感,证明自己的大学绝不是虚度年华的迫切。就像高三那样,备考期的苦累靠的是责任支撑。但我更喜欢高中,虽然很累,但很有激情,不用上学也经常拿着书去学校自习,和自己攀比着成绩,同学们都很友好互助,老师认识每一个学生,我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件事,什么都不用管。大学不一样,目标很多,事情很多,第一眼的朋友也很多,但后来可能会发现,目标有些不实际,事情分不清轻重缓急,和你交谈甚欢的朋友可能下一秒就与你生疏,明明微信和手机通讯录都有他,却跟没有似的。很多人谈恋爱,却连个寒假的时间都熬不过,似乎只是和恋爱谈恋爱。到头来,孤独感更甚。
刚才一个同学说,发现自己似乎在大学变得越来越懒了。我觉得也是。
刚到的第一天,整理行李,扫地,拖地,洗衣服,都挺有干劲。但是后来在宿舍,有时连洗件衣服都懒得去做。好像逐渐没了当初的激情,我不知道是我老了,还是周围的环境本来就松怠。
说到环境,这也是我觉得很累的理由之一。太浮夸了,也可能是我太内敛。不知道是不是学校在市区的原因,没什么大学该有的学术氛围,倒是吃喝玩乐占据王道。对于我一个正经好学循规蹈矩的好学生而言,是不太习惯的。
其实坐下来想想,也就释然了。即使我因为感到孤独而落泪,又有什么用。其他人也会经历。当你跟别人说你很孤独的时候,别人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根本觉得不足道或无视,一种会关怀你安慰你,但是他们心里肯定也会在想:其实这些我也经历过。只是因为你们关系可能很好,所以在你低谷的时候,他们不该无视。或者有另一种人觉得感同身受,因为你们的进程是一样的,都在习惯孤独这门课中蹒跚学步。
孤独是一门必修课。每个人都要经历。
在家,你有家人朋友围着你转,在异乡,没有人无缘无故会对你不顾一切地好。
在家,有妈妈张罗晚餐和家务,在异乡,吃每一顿饭都要精打细算。
在家,洗衣服有洗衣机,在异乡,要在阳台用冷水洗衣衫。
在家,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哭大笑大动作,在异乡,在你做事情之前要考虑到会不会打搅到别人。
……
但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没有谁会在你身边一辈子啊。
孤独是门必修课,不想学也会被逼着学;过了就是过了,不过就继续修炼,不然会被淘汰。
很多人闯进你生命,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留下或轻或重的一笔后转身就走,还剩下什么呢,只有一段逐渐被风干的回忆,只有你还记得,但是有一天,当你也忘了呢,就真的什么都不存在了。在流逝的岁月中,多少脚印来了又去,多少野花谢了又开。以前我们不懂,是因为习惯了走路吃饭都有人陪。现在,却逐渐发现身边的人来去匆匆,来了一班,又走了一班,就像一列火车,而你就是司机,没有谁陪你看从开始到终点的风景,他们只能和你一起看其中一段。别人,有别人的人生,他们是他们人生中的主角,却是你生命中的配角。当时光老去,他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从此淡出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轨迹中的过客,仅存泛黄的回忆,而我们也注定要习惯孤独地前行。
逐渐发现,孤独是一门必修课。逐渐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人生如一路山水,在没意识前已经开始,在你来不及反应时却突然结束,有阳光有风雨,有笑有泪,有欢笑也有孤独,然后走着走着便学会了坚强,活着活着便习惯了孤独。我们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也将独自离开,多么公平的事,过程中梦想的、得到的,都会烟消云散,就好像你没有拥有过一样。在浮世浮城中,从不经世事到逐渐看透,成长教会我们经历各种悲欢离合,生活要我们习惯孤独。也许有人会陪你一阵子,但很少有人会陪你一辈子。
我喜欢孤独,又害怕孤独。以前有一个老师经常说一句话,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我不太喜欢这句话,但有一点很认同,如果你习惯了孤独,你会比别人多很多时间,你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更详细地思考走过的路。但前提是,在孤独这门课,你要及格。
没人教你习惯,但生活会逼我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