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美文摘抄-作文大全-情感美文-原创美文网

教育的文章(精选22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教育的文章(精选22篇)

教师,也有成长痛

文/耿玉苗

以前我教过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孩,沉静内敛,嗜书如命。她像一朵安静的莲,写出的文章总是给人一种一鸣惊人的感觉。四年级的时候,瘦弱的她常常感觉关节疼痛,而且是莫名其妙地来,又莫名其妙地消失。女孩的妈妈很担心,于是带孩子到医院诊疗。诊疗后发现,女孩没有生病,这些疼痛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疼痛,医生称之为成长痛(生长痛)。我为女孩松了一口气,也懂得了一个专业医学名词——成长痛。

最近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了瓶颈期,过去我认为奏效的管理方式与办法,似乎不能发挥太多的作用。常常觉得疼痛,是心底的一种隐隐的痛。这是对过去的一种否定和对坚持的一种迷茫。

前几天班级发生了几件小事,学生都不敢对我说实话,躲闪着我的目光。那时候,我感觉失望至极。尽管我一再强调相信他们,但他们仍然在编织谎言。

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在教育学生或与学生谈话时,我是不是不自觉地表现出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又或者虽然看起来表面镇定却目光愤怒……学生从这些细节中窥见了我的愤怒,自然不敢说真话。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的,面对问题,逃避责任也是一种选择。倘若我能够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选择认真倾听,或许事情就会柳暗花明、路转峰回。而真正积极的倾听,不是“假装”的,而是一种全然接纳的姿态,以冷静的态度面对教育问题。

“倾听”不仅仅是指课堂上的40分钟,而应体现在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好好反思: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我们是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吗?学生每一次发言都用心倾听了吗?我们所说的尊重,是不是真的“尊重”?是不是怀着敬畏之心面对生命?

教育是有温度的生命关怀,容不得一点点虚伪和矫揉造作。我希望教室能够给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安全感,给予更多赏识与鼓励。教育需要等待,每个学生都是一路跌跌撞撞长大的,包括如今已经成人的我们。过高的期望值,不但让学生失去奋斗的勇气,也让自己深陷绝望的泥淖。

教师,也有成长痛的吧!教师也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的,失败后反思,跌倒后重新出发,错误的教育方式留给心里的隐痛终将化成一种岁月的沉淀、生命的给养,激励我们研究下去、勤奋下去、努力下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也为自己的教育生涯书写温柔、漂亮的一笔。

成功的人,也是自我教育的高人

文/朱仲南

自我教育是一门可深可浅的学问,市面上很少有这类专着出售。神奇的是,尽管没有这方面的大量专着供人们学习,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自我的要求和调节。我们发现,从来不约束自己,随心所欲,根本不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其实是很少的。

例如,人们都知道歌舞团里有不少姑娘很漂亮,但看演出的时候,是不会有人冲上舞台强行和演员拥抱的。在我们的肉菜市场,绝大多数老板都没有被人打劫鲜肉鲜鱼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人是有控制力的,是取之有道的,是进行了自我教育的。

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水平如何,往往反映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水平。网上的有些暴力倾向的喷子、淫秽的跟帖、奸诈的表达,一看你就知道这些人接受的几种教育都是不到位的,是品德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了这些人没有运用好自我教育。或者说,这方面的能力十分低下。

自我教育好不好,见不见效,是体现在能否遵守规矩,守公共秩序、守乡规民约上的,是体现在你能否把握好自己,压制不正当的、不干净的念头,能做到向善、向上、向往美好。自我教育好的人,是有纠错能力的,是有正能量的,是讲规矩的。自我教育欠缺的人,往往是没有什么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有凝聚力的。

自我教育的提升需要有一种好的氛围,要有一种相互欣赏,有一种共识。不然,就会引起许多的麻烦。例如,张三很讲规矩,打球时很守规则,但李四不讲规则,他老撞人,老骂人,手脚很不干净,这些做法就会形成冲突,引起不愉快。又如下棋,其中一个人老喜欢悔棋,从不讲时间要求,半天都可以举棋不下。或者一遇到不利于他的局势,他就上厕所,半天都不回来。这样做,就变成“无赖”了。为此,自我教育的运用同样存在“时、度、效”。这个“时”,就是从小抓起;这个“度”,就是稳中求进,不偏激;这个“效”,就是要有“实效”,不带虚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的公共教育像大的篝火,它最成功的地方是点燃了自我教育的小火把,然后交给每个人,人们就凭借这人生的火把,照亮前进的方向,看清了恶魔奸徒的狰狞面目,温暖那寒冷的躯体,寻找到我们的朋友……人们接近这火把后,就会内化外行,就会吸入正气,纳入正能量,一路前行。

时代会赋予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公共教育不同的任务,要有精准的分工,要善于分众,不能家长变成校长、教师的角色,不能教师又变成家长的做派,形成家长作风,社会公共教育更不可板起面孔,让人感到不可亲近,不近人情。

自我教育很深的人,他会一日三省,他会见贤思齐,会有理有节有情义。自我教育功夫浅一点的人,也懂入乡随俗,也懂不可无中生有,懂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就很够意思了。没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往往搅是搅非,妒忌贤才,无中生有,争功推过,血口喷人,生性奸狡,落井下石,厚颜无耻。这些人,为数不少,你略看鲁迅的杂文,便可知道这些人的繁殖力很强,有的甚至还得意忘形。总之,这类人的丑恶嘴脸是一种表象,根子在这类人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他们的心思老放在教育别人、约束别人身上,走了邪门歪道,轻则误人误己,重则变成社会公害。

国人中有不少人喜欢写日记、周记,不少人喜欢看名人传记,不少人喜欢抄习名人名句,不少人喜欢在家门口贴春联,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进行一种自我反省、警醒、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学习先进,取长补短。归纳起来,这就是自我教育中的多种形式的表现。

在我们所有的教育中,我们较少提及自我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我们要把这资源用起来,对未成年人,引导他们掌握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成年人,要时刻让他们记住,你的自我教育模式启动了没有?怎样提高你自我教育的水平?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多元的文化,你怎样调整你的方向?等等。

这一招,十分灵验,不信您试一试。告诉您一个秘密,许多成功的人士,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十分成功的高人,所以他成功。

教师风采在台下

文/疏秀

自古以来,教育在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者独一无二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的文明;没有教育,就没有高科技的今天;没有教育,就没有物质极大繁荣、精神极大丰富的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也同样经历了萌芽、创立到发展的阶段,每个时期都有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政治文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教育本质是教书育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培养,先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的人才。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实施最重要的的主体之一,教师从一开始就被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事业也是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当今社会,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现代教育观逐渐形成。但是,教育目的的根本性没有变,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事业必须为无产阶级政党服务,教育必须与本阶段的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假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力求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社会公民,要热爱社会主义事业,要拥护社会主义祖国,同是要具备,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具备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必须优先发展的事业。只有科学的教育,才会培养出科学的人才,只有科学有用的人才,才能发展社会、推动国家进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口多、底子雹发展极不平衡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现阶段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经济战略目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人,而且大部分集中于我们青年。科教能兴邦,人才能强国。任何阶段,都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努力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积极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当今教育制度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科技骨干人员、各行各业专家学者,同时也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培育了现代型管理人才。总体来说,教育是成功的、是科学有效的。但是,改革开放步伐不协调、不均衡,各地区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差异、多元化,也造成了教育发展的很多棘手问题。基础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初级、最重要的教育,儿童期、青春期是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两个时期,身体外形、机体内能发生深刻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基础教育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这种教育制度,是否能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人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西部地区很多乡村小学、初中出现了生源不足、教师短缺现象,于是大规模撤点并校制度开始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二十年前制定的基础教育学生就近入学的政策,难以保障。又出现了择校热、择班热,甚至职中热、职高热,教育双轨制开始凸显。

二十世纪末,国家实行高校扩招制度,近年来,全国各大职院、师院、大学高等教育机构规模逐年扩张,招录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因此,高校毕业生总人数逐年增多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年,全国据统计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达到699万人,人数众多、求职越难,因此这个六月毫不夸张的被誉为“最难就业季”.就业程度、失业水平是社会的一把尺子,在这样一个市场化高度发展的国度,就业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民族问题、国家问题。政府也很重视这个问题,今年五月份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即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这也是解决日益凸显的就业问题的一项有效对策。一个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只有四个,就业充分、物价稳定、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不任何一项出现了不协调、不均衡,也就意味着社会即将或是已经出现了不协调和不均衡。

教育问题不止这些,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会出现新问题。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学区房高价卖出、权力寻租等等。问题出现后,我们既不能望而却步,也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坐视不管。要迅速的寻找到最全面、最有效、最科学、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教师流动制度、房价调控制度、打击权利寻租不法行为等制度,都已经出台,对社会稳定和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国之根本、大国方略、大政方针。为政之人明治国,为教之人懂教学。为政最可耻的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教最可怕的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因为前者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后者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耽搁和扭曲。当代教育,就应该用当代的教育观、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去引导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教育是情感教育,是爱的教育,无爱的教育就是无源之水,不成教育。世界格局多极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社会新潮流,深刻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制度演化,教育观念也随之变化。新时期的老师,不是一支粉笔、一杯热茶、一本教科书;新时期的学生,也不再是一间教室、一个座位、一个笔记本。原始社会时,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活教育,宗教和仪式成为主要的形式。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改革,同时也是生活教育的回归。当我们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的那一天,才会明白,在学校无论我们多么认真,都才读懂其中的几个章节。于是我们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学

我的父亲

又是清明时节,我和老三,带着老妈妈回到了老家,来到了父亲的墓前,再次祭典我亲爱的爸爸。

老家人都在为自己的祖坟立碑,我也想为我的爸爸立一座碑。可是,碑文怎么写?爸爸一生只从事平凡的教育工作,没有什么惊人的成绩,也没有什么物质财富传给我们。有的只是点点滴滴的故事收藏在我的记忆里。也许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在我心中浇涛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吧!

农历一九三二年的六月十六,是我爸爸出生的日子。当时家里很穷,可能是穷人的觉醒,爸爸一出世就受到家里人的特殊照顾。我爸上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他们省吃俭用,供爸爸读书。一九五三年爸爸终于完成了学业,从淮安师范毕业,回来当上了老师。

那时的老师不好当啊,没有校舍,没有操场,也没有学生。牛棚成了校舍,晒谷场就是操场。一家一家上门去带孩子,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大大小小的十一二个了,开班上课了。

在那时,爸爸可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了,大伯伯常因这个感到很自豪。当时能识文断字的人并不多。爸爸的同学一个个地去政府部门工作了,而他却坚守教育工作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即使在老师工资没有生产队社员工分高的情况下仍然抱着书本教书。

文革期间,白纸都被用于写大字报了,爸爸就买年画在反面印试卷。也许是爸爸的人品好吧,当时没有人把他当反革命来批斗。

爸爸在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直至临退休前,党组织才批准他为中共党员。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爸爸光荣地从教育岗位上退了下来。“解甲归田”的爸爸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天,他陪同妈妈在屋前屋后又忙起了蔬菜种植,起早贪黑地田里田外,奔走于六七康的大街小巷。菜贩子没一个不喜欢老马爹,因为,他老人家从来不提价,不压秤。

有一天,爸爸自行车驼着妈妈来找我,说最近吃不下饭。我赶紧把他带到黄海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一出来,我就如五雷轰顶。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会得上绝症呢。我安排爸妈住下来不要回去,慌称进一步检查,以便和老大协商医治之事。哪知道爸爸瞒着我又骑自行车将妈妈驼回去,一个得了重病的老人,又要骑单车几十里,我的心,如针刺,如斧砍。

在宁波治疗回来的路上,爸爸说,没乘过轮船,我满足了他的要求。到上海,他说要上南浦大桥看一看,我也满足了他的要求。在南京路上,爸爸甩开膀子大步流星地走着,引得路人不住的回头观望。当时上海气温很高,当地人都穿单衣了。经过化疗后的爸爸体质越发羸弱,还穿着棉袄外套青大衣。在路过寺庙时,我说进去看看吧,他说,不去,没什么好看的。在动物园里,我们父子俩逛了大半天。准备出来时,他又说,怎么没看到长颈鹿?我于是领着爸爸再次观赏了长颈鹿。在南浦大桥上,我帮爸爸拍照留念。爸爸突然失明了,说什么也看不到了。我赶紧搀扶爸爸坐下休息,哪知道他老人家索性躺在大桥上,大发感想,说什么全国有多少多少老师,能有多少有机会来大上海逛一逛的,又有几个能爬上这么雄伟的南浦大桥上的呢?知足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时此刻,我咽下大口大口的泪水。他老人家知道自己即将走过人生的道路了,而作为他的儿子却爱莫能助!爱莫能助!

公历一九九四年六月十六日晚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几日,我放声地痛哭,总想把泪水哭干,总想把心肺哭破,总想把中山河水哭得倒流,总想把天地哭得倒转。望着灵炉通红的火焰,我大声地哭喊着,爸爸,我的命苦啊!从那以后,我不再哭了!

如此湛江怎能不爱

文/符腊梅

“如此湛江,怎能不爱!”这是今年元旦,我在微信朋友圈上发的一句话。最近身边发生的几件事,让我愈发感受到了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冬天里,我对湛江即将到来的春天,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热爱。

筑路·筑梦

绿林深处,一条条农村公路打开了乡村通往城区、通往致富的大门。

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民生路,串联起一个个美丽乡村,也筑起了村民们的小康梦。

路远泥泞,颠簸欲晕。这是我过去回雷州探亲的感受。去年底,趁着元旦有几天假期,嫁到了湛江市区的我决定回乡下看看爸妈。每次要回村子,我都感到苦恼,因为泥泞崎岖的村道总会把我颠簸得剩下半条人命。但这次回乡,我却惊喜地发现,村道不仅都变成了硬底化的水泥路,而且路程也变短了许多。

如今的村子,泥路变坦途,一条条水泥路宛若玉带镶嵌于红土之上,一边通往田间地头,一边通往村居小楼。

“以前路难走,穷得响叮当,不要说收购商不愿意来,村里人也都不愿意呆在这里。现在路好走了,我种的辣椒也卖出了高价。昨天还有城里人来找农家乐了。”在爸妈家里,我提起村道的变化,当村干部的叔叔兴奋地说个不停。这些硬底化的村道,是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村里大多数人家里都种辣椒,一条条平坦的村道,让乡亲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新修的路,不仅带来了辣椒收购商,也把互联网、电商、微信、支付宝、WIFI这些“新潮玩意”送到了村里。村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建小楼,乡亲们的脸上也堆起了越来越多笑容。最近看《湛江日报》,说湛江率先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这不禁让我对村里的未来大变样有了更多期待。我真希望村子也能“女大十八变”,不仅更有“颜值”,也更有“内涵”。

蓝天·蓝图

如果你要问我什么是湛江人最大的骄傲,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蓝天”。这片蓝,是独一无二的“湛江蓝”。

蓝天碧水,承载着八百多万湛江人对美好家园的向往。而富有魅力的湛江,正在这片蓝天碧水间勾勒出生态型海湾城市的蓝图。

元旦那天,我和老公带女儿去渔港公园游玩。一片天蓝蓝,一湾水清清,老公牵着女儿的小手走在沙滩上,而我拿起手机,拍下了他们和蓝天碧水的合照。我把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上,心中感叹:“如此湛江,怎能不爱!”不到半天时间,我就在朋友圈里收获了七十多个“赞”。生活在珠三角的同学羡慕地评论说,“生活在湛江,就像走进了画里。”如果说湛江是一幅画,那么蓝天碧水就是她最美的底色。

那天,我们从海边往回走的时候,闯入了公园的一片花丛,那里有簕杜鹃、喇叭花、薰衣草,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花朵。五颜六色的花丛,让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是冬天。当我和老公迷醉在花海里时,女儿发现了几只小鸟,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们连忙哄女儿安静,不要打扰了小鸟的清静。当女儿静下来后,几只鸟儿仿佛要答谢我们,开始欢唱,随即引来了更大一片合唱。我们才发现,原来公园的花丛里住了这么多来过冬的鸟儿。

环境好不好,鸟儿比我们更懂得。我们常用“鸟语花香”来形容好的环境,然而,“花香”易得,“鸟语”难寻。只有当生态环境真的搞好了,我们才能听得见“鸟语”。过冬候鸟的欢快合唱,是对湛江人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礼赞。

对湛江人而言,经济发展是幸福,蓝天碧水更是幸福。最近看《湛江日报》上说,市委对推进城市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湛江要建设富有魅力的生态型海湾城市。“魅力”“生态”这两个关键词,让我心中踏实。我憧憬着,新时代的新湛江,不仅有机器轰鸣,也有鸟语花香。

育人·育己

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担负育人重责。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德。言传身教,为的是学生有朝一日施之大厦,可堪栋梁之用。

看到“新时代、新湛江、新征程”这个征文主题时,我一直在想,湛江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在其中发挥些什么作用,为踏上新征程的新湛江作出点什么贡献呢?几天前,《湛江日报》的一篇报道给了我答案。报道写的是1月5日市领导率队调研我市教育系统,强调全市教育系统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多措并举解决学位紧缺问题,办优质公平人民满意教育,为推动湛江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湛江振兴发展,需要人才支撑。与珠三角那些发达地区相比,湛江教育无疑是落后的,但知耻后勇的我们,近年来已经很努力在追赶。作为一名老师,我对此有着很深的体会。

去年,湛江全面推进教育“创现”,霞山区成为粤西地区首个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对我们学校而言,去年“创现”带来的变化十分明显,“不求艳丽数朵,而要满园芬芳”的想法一夜间遍地开花。从教学硬件上来说,学校里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得到了普及。有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帮助,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更生动,互动性更强,所以孩子们也更愿意听课。在即将开始的寒假里,我准备通过网上学习系统,去加强自己的教学课件制作能力,下学期给孩子们一个惊喜。我有信心在新时代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新湛江的新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祝福新湛江,祝福她在新时代里,天更蓝,城更美;奋斗新湛江,我也要尽微薄之力,让她在新时代里更具魅力,更加富强!

哎,这难熬的苦难岁月

听爸爸说,今天是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是什么龙抬头的日子。我心里话,我很是羡慕那个我从未见过的什么龙。我何时何地也能抬起自己稚嫩的头颅,仰望天空,自由的吸收空气和阳光------。我真的不知道,我何时何地才能摆脱这些无聊的、无知的、无能的、无奈的烦恼和痛苦,过一天高高兴兴十分愉快的日子。

其实,我今天一开始还是很高兴的。在课堂上,王老师让我们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写拼音和生字,由于我写得最好最快,王老师只给我打了一个优。要知道,我的心里可高兴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人和我爸爸之后,只有我爸爸表扬了我,其他亲人就没有我爸爸理解我,因为我也需要鼓励和表扬哎!

“你爸爸一来你就不对了”。“我小的时候都是双百分”。“你看你,越来越不像话了,光想着玩”。“你简直把人气死了-----”“干脆让你爸爸走”,“你缺什么,要什么给你买什么”,“我批评你都是为你好你知道吗-----”等等。我妈妈从我回到家到睡觉的时间里,一直叼着个脸批评我,把我唠唠叨叨了将近56句。妈妈总是不断的一天到晚的数落着我的不足和缺点,我都已经听腻了,也害怕了,也都记下了,也痛苦极了。

“你要坐好,坐端正,好好写,看好了再写,别写错了”。“你今天的东西都拿回来了吗”?“不认识的字,就好好查一下字典啊。看清楚了再写,认真的写,好好写好好写好好写-----”。“记着,作业做完了,就把明天的书包整理一下”。“好好做,快点写,做完了早点睡-----”。“你做完作业后我还要检查你的课本,看看都在吗?去年,你还把书给丢了啊”。我爷爷嘴里叼着个烟,一直坐在我的桌子右前方不停地叨叨着,大概叨叨了三十几句。爷爷抽得烟很是呛人,还在不停地唠唠叨叨哦啊,让我根本就无法做作业。我的心里那个烦恼哎郁闷哎烦躁哎。我试图几次就想反抗和解释一下。可每次他们大人都说是为了我好,为了我好,为了我好,为了我好。如果我非要坚持,除了爸爸,就没有人替我说话。最后,他们还会联合起来对付我,甚至还撵我走,我很害怕啊-----。

还有我的奶奶和爸爸,他们俩虽然叨叨的少一些(每个人都在7、8句以上),但是他们口吻和其他人没有两样,都是在不断的教育我。总之,都是我这不行,那也不行。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虽然我今天在学校的表现还是不错,几次考试全年级前几名,还挣回了两个优秀证书(数学竞赛一等奖,语文竞赛三等奖)。我的体育也得了三等奖哎,要知道,我才上学,我才六岁哎(请看我的动漫影集)!可是,我的家人为什么还是不把我放过呢?听说还要让我参加什么舞蹈班、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画画班、唱歌班,我感觉痛苦极了,我活的为啥那么累。除此之外,为什么我还总是被家人连续不断地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所谓的‘为了我好’的恨铁不成钢教育。每天回到家中,我总是被大家教育来教育去,批评来批评去,指导来指导去,玩过来玩过去。

我整不明白,你们大人真的都做得很好,为啥不好好互相教育一下,干嘛只盯着我不放。我一回到家,你们就轮番追踪和轰炸,我难道就是被你们大人长期被玩的的玩具吗,你们真的觉得我很好玩吗,为什么不玩玩你们自己哎?我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时间、天地乃至自由。你们像我这样大的时候,真的比我能优秀多少哎。难道你们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和志向,都要我来替你们来实现吗,这公平吗,这可能吗?你们当初为啥不去做出个样子让我看看和学学呢?

你们大人们自己想过没有,我只是个六岁的一年级学生哎。你们到底要我干什么?气死我了,郁闷死了,烦死了------。何时何地我也能抬起自己稚嫩的小头来,愉快自由的生活和学习哎-------。我还是很想玩很想玩很想玩哎。

编者按:一个六岁的孩子,每天就要接受100次以上的批评和教育。那么一年360天,就是要挨批36000次以上的残酷无知的教育。孩子从小就直接的不断的培养奴性,变成了垃圾接收器,重复播种机,那么,他们长大了如何能有建树呢?我们中国人从古到今为什么一直不能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说我们的教育极其失败和一团糟,就是被世界上最原始的最落后的最可笑的应试教育;无能的教育官员,无奈的教师,无知的家长直接抹杀了孩子的天性,摧残了他们的身心健康,遏制他们的创造力。孩子的未来在哪里,我真的很是困惑和不安----。

优秀,就是教育

文/张建云

很多年前,我有个误区:总想教育孩子。求师问道,听课学习,不把孩子教育好誓不罢休——后来发现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终于有一天,我醒悟了:孩子没病,是我有病;恰恰是我需要看病,反而一天到晚让孩子替我吃药。

每个做父母的都有一颗让孩子成材的美善之心,但这颗心几乎没啥用处——往往渴望过高,落地很惨。

有了切肤之痛,最好的选择就是痛定思痛。我开始以身作则,不去教育子女,而是每日教育自己。十年来,孩子只要起床,定是看我在读书或创作。他们放学回家,晚上睡觉,我依然在读书和创作。我一直坚持良好的作息,从不熬夜,十点睡觉,五点起床。如今调整为十点半睡,四点半起,状态依然很好。我与孩子们讲,我是睡到自然醒的人,即与自然一起醒来,从不违背自然。

我在孩子眼中是读书、创作、锻炼、毅力和意志的化身。我不用去教育他们,但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像我一样按照健康的自然的方向去成长。如同一棵向日葵,太阳从不要求向日葵如何生长;只是把光给了向日葵,它就朝着太阳的方向去长。

最近几年,我又开始把精力放在厨房上,做最好吃的菜,做最干净的卫生。我的要求是炒菜上桌,卫生完毕。以前的时候,满桌丰盛,厨房里锅碗连天;只能将厨房门迅速关上,垃圾在里面,美味在外面。

如今,儿子与女儿对于做饭和做卫生都不陌生,且逐渐井井有条。

我感觉自己有了一种力量:感染力。许多朋友,只要与我在一起生活,即便短暂接触、微信群聊,也能感到一种积极阳光的正能量。其实,我只想让自己变得优秀,本没想感染别人;但是因为我的自省、自律被很多朋友认可,他们受到启发,也开始改变夫妻关系和对子女的教育。

所以,这一点我深信:优秀,就是教育。我虽然不优秀,但我一直在尽力让自己优秀。

对不起,我要把你轻轻叫醒

文/瓦生

又是绵绵春雨,天气已变暖和,一些调皮的孩子又开始了“春眠”。有些学生无论何时一到教室就趴在桌子上,甚至鼾声忽起,视外物如无形,甜美入梦。每当此时,我心里总是不由一紧,总想找各种理由来帮其搪塞,但我知道理由往往站不住脚。原因就是一个:读书无用!

我知道,有高分低能者伤害了读书的作用,有毕业就失业的现实让人畏惧读书,也有“搞导弹的比不上搞茶叶蛋的”短视行为排斥读书,更有“一人读书、全家受累”的农家子弟谈书色变。如此种种,再加上孩子们还需要抵制眼花缭乱的休闲消遣。当一天不吃不喝也不够玩的时候,书已经是阻挡其快乐的障碍物,而不是能找到快乐的必需品。所以当家长和老师,甚至一切的大人用口号式的说辞教育孩子时,一切事与愿违,得到的是孩子变本加厉的叛逆。虽然有时孩子偶尔想到了读书,但读书从来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更没有终南捷径可走,而是需要付出汗水、坚守信念才可行的,最后常常是一曝十寒,不了了之。

这一处境中的老师每每被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无奈所左右。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者;有一怒而起最后不欢而散者;有向班主任、校长、家长告状,甩手不干者;还有躲在角落偷偷哭泣者。做教师难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每年多少教师改行,最优秀的人才不愿上师范?教育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提高如何得到真正现实?

尽管这样,教育依然是国家必不可少的,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去努力发展。没有好的教育,无法和世界真正接轨;没有好的教育,整个 社会充斥着愚昧和无知;没有好的教育,无法去谈科技创新!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种为国家担当的责任心去从事自己的职业。也许失败的教育没有损失你的一分钱,也许教育的失败追责不到你的头上,但当某一天醒来,你自以为宁静的生活被片刻打破,你毫不发愁的一日三餐也成了问题,你会自责愧对国家,会自责没有尽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本职。

所以,每次当我站上讲台,我总怀揣神圣、胸藏责任。虽然掌声稀少,甚至得到的可能是埋怨和牢骚,我也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面对单调和重复,容易丧失努力和激情,我依然愿意与青春为伍,看你笑开如花。

不只为你——孩子们,更为我们这个可敬可爱的祖国,当你沉迷于昏睡时,对不起,我要把你轻轻叫醒!

对孩子教育一点体会

文/矗海远眺

对孩子教育一点体会

矗海远眺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谈谈心。掌握孩子的最新动态。先要对孩子有感情,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在家长心目中的位置,知道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关心爱护她,这一点很重要。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一长,孩子自然会感到不好好学习,这件事情还真不行。让孩子自己感到不好好学习有种对不住家长的心态。

给孩子个“账本”。我说的账本是给孩子用来记录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以及优秀篇幅的本子。我们都知道一粒种子,如果攥在手里,不给于它充足的阳光和生长的环境,它就只是一粒种子,不会有希望和生长,因为它的空间受到了局限。对孩子亦如此。因为知识没有过期,把一些书籍上优秀的东西摘录下来,回头看一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受益。因为和孩子一块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鼓励孩子的勇气,多要求她在课堂上勇敢的举手回答问题,锻炼孩子的自信心。刚开始时,孩子大都是没有胆量回答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因为害怕回答错了,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此时,要正确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回答错了没关系,那是因为咱还没有学好,如果都回答对了,都会了,那咱就当老师了。

学疏才浅,请大家多指教。

父亲的教育

文/严冰香

我8岁那年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日记。那时我读二年级,应该是春末时分,一个晴朗的周末。父亲给我一个塑封的日记本,在教完我日记的格式后,父亲推开火炉屋的木格窗,指着院角那块种着地雷花、指甲花和十样锦的小花坛说,你可以写写里面种了什么,长什么样子。正说着,恰巧有两只小麻雀飞过去,落到旁边的苹果树上,父亲说,你还可以写写那两只麻雀。

多年后,当我成为一名老师,才感受到,父亲当年的教育是最朴实的,又是最实用的。父亲说:“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尽量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我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生作文,效果还不错。可惜我当年的处女作早已不知去向,但我还记得自己在新奇和紧张中完成的第一篇“造句式”日记,得到了父亲的肯定和鼓励。

我出生那年,在我们那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子还有另外8个孩子和我同年出生。我有一个同龄的小伙伴都没有的幸运,那就是父亲为我订阅了儿童读物。我读到的第一本杂志是《科学画报》,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用一根细棍子撬起一个球,旁边还写了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 ”。当年这句话不知杀害了我多少脑细胞,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可能呢,吹牛吧。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年,直到上了初中才解开,那个该死的“撬地球”的老头儿!再后来,父亲又为我订过诸如《儿童画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小学生优秀作文》《少年月刊》之类的读物,初中时增订了《英语画报》。在那个年代,家家都穷,这样一笔奢侈的额外消费是其他伙伴的家长所不能理解的,但父亲从未中断。我是多么感谢父亲的这种坚持啊,让我因此拥有了那么多同龄伙伴所没有的美好幸福时光。

二姐曾对我讲过一件事。她读二年级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那年暑假,父亲就给她一个任务,背乘法口诀表。二姐本来是很聪明的,一个暑假背个乘法口诀算什么事儿?很快就滚瓜烂熟。新的学期,她的数学一下跟上去了。受这件事的启发,在女儿读完四年级的那个暑假,我买了两张地图,一张世界的一张中国的,还买了一个地球仪。有事没事,祖孙两个就认认地图,这是哪个省,那是哪个国家;这是什么河流,那是什么山脉。等女儿上了初中高中,她学地理时比班里大多数同学的脑瓜子都清楚,因为她的脑子里就印着一副地图。

父亲很慈爱,也很严厉。但父亲的严厉,绝非棍棒式的教育。大姐说她最怕父亲讲数学题。因为父亲讲题有个习惯,会问你听懂没有。没听懂,他会讲第二遍,听懂了,那好,你来给我讲一遍。大姐说,每次听父亲讲题都胆战心惊,撒谎是万万行不通的。这点倒是,我们三姐妹都没能遗传到父亲的智商,而父亲对我们学习的要求又是很严的,能没有压力吗?

我是老幺,父亲对我可能没有两个姐姐严厉,我关于被父亲揍的记忆,严格意义上说,只有一次。那年我上四年级,忘记什么原因了,反正那天下午没按时回家。刚走到院角,就遇到扛一捆玉米秆回家的父亲。父亲黑着脸,解下捆玉米秆的绳子,劈头盖脸朝我打下来。我当时被打蒙了,因为那天下午我的确没有因为贪玩而迟回家。几天后父亲搞清楚了,那天是邻居家的女孩在他面前“诬告”了我。父亲很郑重地跟我说错怪了我,把我拉到怀里抚摸我的头。我懂事后,认定那天父亲一定是遇到了他极其不痛快的事,邻家女孩的话只是一个诱因。那是父亲唯一一次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顿打挨得冤,但我从未曾产生过丝毫对父亲的恨意,当时没有,后来也没有。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于我而言,父爱就是天。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一种特别的安稳、踏实,这都源自父亲。现在,父亲老了,到了该由儿女为他撑起一片天的年龄。但我们姐妹遇到事,还会征求父亲的建议,父亲总能给我们一种力量和勇气,不用怕,什么都不用怕。

要往好处想学生

下班经过教学楼时,从背后听到学生喊自己的名字。在楼上,起先是一个学生,后来有两到三个学生,虽然没有理睬,只顾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我感觉出,那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回到家,说起这事,W说,你也没吱声?我说,没啊,怎么啦?她见我这么问,就没有继续下去。我跟她说,他们可不一定是故意的,只是他们里面的一两个学生,以为知道你的名字,喊出来,在同学面前显摆显摆罢了,好像他知道你这个人的许多事情。他们只是好玩,并不是有意要冒犯你,又没有骂你什么,谈不上存什么恶意。做老师的嘛,就应当宽容他们的冒犯,不要老把学生往坏处想。

其实,初中学生就像初生的牛犊一样,幼稚而纯真。他们当中,当然也有一些调皮的甚至顽劣的学生。做老师的,自然比较喜欢那些聪明乖巧的,即使他们有一些小的失误或者小的过错。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往往能理解能包容他的失误或过错;但对于那些比较调皮的或者顽劣的学生,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做到宽容和忍让了。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也是几个学生站在楼上喊一老师的绰号。那老师认为这些学生对他是大不敬,怒气冲天,硬是要把那几个学生给找出来。自己找不出,就把班主任老师叫来。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怕受处分,所以都不敢承认。班主任就火了,最后,找是找出来了,那几个学生自然也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严厉批评和教育,甚至当面还向那个老师赔了礼道了歉。但事后又怎么样呢?后来,那几个学生,因为这件事受到班主任老师的严厉批评和教育,逆反起来,与那个老师对立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回头想一下,这样做,又有什么意思又会有多少教育的价值呢?

学生轻拉一下你的秀发,唤一声你的大名,于你背后做下怪脸,我想,一般是不会有什么恶意的,大多都是因为他们年龄尚小,不太懂事而已。所以,我们在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来个冷处理。学生们看到你不理睬,或许就会反思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恰当。我觉得这样做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全国名师孙明霞在她的专着《怎样当个好老师》一书中如是说,“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因为他们会不断地犯错误,而正是因为他们会犯错误,才需要学校,需要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指责;在孩子冲撞甚至冒犯了自己的时候,给孩子以宽容而不是惩罚,这才是美好的、充满温情的教育。”

即便是创造“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雷夫也承认,“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教好的,但我会努力去教每个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理解和宽容;教育,不能缺少守望和等待。我跟W说,改天,我一定得给学生们说说,应当学会尊重他人,因为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一样重要。

快乐暑期会有期

文/明庆国

随着高考、中考的相继结束,在校的学子们即将迎来漫长的暑假。尽管我离开学校已20多年,但印象中,暑假是最值得期待的。暑期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但夏日里那不知疲倦的蛙声蝉鸣犹如一首首消暑催眠神曲,让你心宁神安、意悦身爽;那点点闪烁的流萤繁星让你的遐思飞越苍穹、链接万载;而成群结队下河凫水弄潮、踩蚌掏蟹、嬉戏打闹则是每天午后的必修课,还有每天晚饭后与小伙伴们准时到村头桥上纳凉听故事的快乐劲头,赛过如今的任何一场娱乐盛宴。暑假当然有作业,小学、初中时,暑假作业本仅薄薄一册,不消十日全能做完,剩下的是悠长的玩乐时间。高中时,暑假作业量增加,但也有足够的时间享受消暑的乐趣。

时移世易。如今的孩子对暑假想说爱你不容易。

同学周君,女儿在市某重点名校读高一,暑假未到,语数外等各科补习班的日程已排满。朋友刘君,儿子下半年要读初三,他从初一开始每个假期都安排儿子到社会办学机构上辅导班。两家长铆足劲头助力孩子拼搏前程。可怜了那两位正值舞象之年的孩子,每次见到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周君两口子都是公务员,家境较好,小孩上辅导班经济上没什么负担。而刘君老家在农村,现在某开发区机关开车,没有编制,每月工资两千多,妻子在一家公司做会计,月薪不足五千,小孩每学期的各科辅导费近两万,全年的学习花费就高达五万元。

一个家庭把收入的绝大部分用在孩子教育上,除了有“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与执着,也不排除跟风的成分。正如刘君所言,“班上同学个个学,我家不学会掉队”。这也是社会办学机构日益红火兴盛的根本所在。

在我的认知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养分的主渠道。如今大多数学生家长对“课外课”趋之若鹜,窃以为是家长迫于未来生存竞争的压力,对孩子高强度灌输知识、全方位夯实基础,以期能赢在起跑线。

然而,近日网上引发围观的两则消息,却颠覆了我的三观。一则是国内某顶级名牌大学根据2011-2014年该校毕业生质量评估,对全国百余所重点中学进行了量化考核,很多著名超级中学被列为“劣质中学”。其特点是,考入该校的人数非常多,但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成绩平平,许多学生只会做题、考试,其他什么也不会。

能考上该大学的,都是各地的状元,是学霸级的人物。为何一些人跨进大学门就变成平庸之辈?问题出在哪?怪学生吗?这些可怜的孩子从几岁起就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驱压下,整天披星戴月,奔波在学校、辅导班之间,除了学习就是考试,就差头悬梁锥刺股。大人评价他们的优劣,除了分数还是分数。这暴露出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短视和危害。这是否该引起众多家长和“高考加工厂”的警醒和反思?作为家长,你是否明白高考的成功并非万事大吉,你煞费苦心、倾尽所有打造的孩子可能还是个“巨婴”!你肆意剥夺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有可能是在扼杀未来的数学家、文学家,亦或是大国工匠!那些手执牛耳、吸睛天下的名牌高中还存有多少教育的初心?是否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考升学率与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孰轻孰重?教育为何总是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另一则消息更让人无法淡定。说的是在一些学校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敷衍应付 ,而把重要知识点移到晚上,让学生到自己家中讲解,以赚取辅导费。教 师能力有高低,教学质量自然有差异,这无可厚非。但这种为了赚取钱财有意作贱课堂教学,而让学生“饭做熟了炒着吃”的做法,着实令人愤怒。这些教师心中哪有什么职业操守可言,又何谈“师德”二字。这些任性教师的“师腐”,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挤占了学生休息时间,给家长带来了经济灾难,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上述非笔者亲历,故难辨真假。但教育领域乱象丛生,为社会诟病已非一日。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孔子认为教育、人口、财富为立国之三大要素。孟子也曾说过君子有三乐,其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古时曾有“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的说法,如今教育一直被国家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尊师重教深入人心,教师的社会地位也非同日而语。尤其是当前我国正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社会各领域急需大量的尖端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每位教师理应肩负起时代重任,视学生如己出,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加力助跑。相信只有秉持立德树人、均衡发展,让教育正本清源,还学生一片清朗天空,每个孩子才会有一个出彩的人生。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暑假!

做一个幸福的育人者

文/赵吉

每个时代,都有勇立潮头、敢于在风口浪尖上搏击的先锋;每个行业,都有身先士卒、不计得失、在或显或隐的岗位上不断攀登的排头兵。六年来,我和一中同呼吸,共命运。一中见证了我的成长,教学工作磨砺了我的意志和品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我谦虚,坦诚,处事周到,待人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心爱护,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师者,处处注意维护教师的形象,爱岗敬业,严谨自律,为一中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老师,就意味着必须有奉献的精神,必须时时刻刻将学校和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我们也在工作中做到了耐住清贫,守住寂寞,顶住压力,挡住诱惑,做到了无私、忘我、奉献!我们总是过着紧张而忙碌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当人们还在熟睡时,英语老师们却已经在教室里陪着学生诵读和背诵英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和试卷,还要总结反思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进行德育、心理教育并想办法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讲上两堂课就空闲和自由,也不是只教书不育人。学校教育如果只是注重智育的提升,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师除了教书,更要育人,不只“言传”,还要“身教”。孩子是一个个有思想的个体,要让他们乐于去学,乐于去听,需要一颗火热的心,一颗负责任的心,一颗沉稳而坚定的心。这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无怨无悔,迎难而上,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离开母校,我们的脸上洋溢着欣慰和满足,心中满满的都是幸福。

曾听过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脚下就是舞台。是的,我身边的教育工作者正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以最昂扬的斗志、最无私的奉献在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规划着他们平凡而璀璨的人生。对于大海,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对于教育事业,我个人是渺小的。没有党和人民的培育,没有维西一中的培养,没有许许多多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是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用工作实绩,回报一中,回报党和人民,回报社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继续努力工作,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育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形象。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学会顶住压力,承担责任,必须兢兢业业、刻苦勤奋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要以学校工作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家长和社会的满意为第一标准,全身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而艰辛的事业,因为他承载着一个个孩子的梦想,一个个家庭的梦想,它担任着整个社会的重托和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教育关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将来,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这一群普通人民教师会脚踏实地,鞠躬尽瘁,不断反省和提高自己,让家长的脸上挂满笑容,让社会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母亲、谚语和我

文/谢文龙

母亲说,她很小的时候,外婆就去世了。母亲姊妹多,家里穷。虽然不识字,但母亲始终保持纯朴、善良、孝敬长辈、与人友善的良好美德。教育哥哥和我时,她经常用谚语,不仅贴切,而且效果极好。

儿时,我对适应季节还没有任何概念,准备任性增减衣物时,母亲就会提醒我。例如,春节前后,我和小伙伴玩得满头大汗,想要脱掉厚棉衣时,母亲就会说:“‘打(立)过春,赤脚奔’,这还没打春呢,你不能脱!”待到春暖花开,气温渐高,我和母亲说要换薄衣服,她就会说:“‘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过段时间再给你们换棉衣。”母亲这么说,我只好照办。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我看到一个老爷爷在棉衣外面系了一根绳子,不知其故,就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腰中系根线,赛如添一件’,衣服扎紧了,风就进不去了,‘冷的是个风,穷的是个债’啊。”听母亲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原因。母亲还说:“‘腊月冻死懒汉’,人只要勤快,就不怕冷。”看到母亲冬日里劳动出汗的样子,我就明白了。

等到我们上学时,母亲经常对我和哥哥说:“不要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哪有不吃苦就成功的啊!”有一天,老师来家访,我在隔壁隐约听到母亲和老师说:“老师,你放心,‘惯儿不惯学’,这个道理我们懂,我们绝不护短,一定严加管教,积极配合老师。”听到母亲说这些话,我的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

记得有一次,我同小伙伴有冲突,双方都动了手。一向温柔的母亲发火了,举起柳条狠狠抽我,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母亲教训。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说:“‘桑树条子从小育’,等你长大了再管教就来不及了。才多大的人啊,就动手打人,长大了还得了。吵起架来‘出口无好言,出手无好拳’,哪有数啊!现在教训你,是防止你以后再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跟小伙伴吵过架、动过手,更没有骂过人。

高中毕业后,我一直为人生的出路苦苦追寻,上过技能培训班、打过工、进过工厂……我整天苦思冥想,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非常憔悴。母亲心疼不已,经常跟我说:“孩子,你不能为难自己,要好好吃饭,‘吃一猪,不抵一呼’,要休息好,有个好身体才有好的前途啊。我知道你想离开农村,我也晓得你不甘心学木匠、瓦匠手艺,但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你考虑好,想学我们就带你找个师傅。”当我对渺茫的前途垂头丧气时,母亲就劝我:“‘雨下不到一天,人穷不了一世’,你还年轻,不要灰心,要相信自己!你有什么想法,我们都支持你,人生的路要选择好,不要‘瞎子吃狗肉,块块是好的’,适合你的才行。”几个月后,我当兵入伍,母亲松了一口气,跟我说:“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我不这么看,到了部队后你要争气,干出样子来,这就是你的前途。”三年后,当我在电话里告诉母亲,我考上了军校,母亲喜极而泣。

在母亲眼里,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成家后,母亲还经常教育我:“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不能大手大脚,不能铺张浪费,‘外面有个勤(挣)钱手,家中有个聚宝盆’,要慢慢聚财,家才能富起来。我知道你这个人好交朋友,交朋友也要看人,‘酒肉朋友朝朝有,事到难处无一人’。夫妻之间要和睦,不要总是责怪对方,‘话从心中起,说人说自己’,要想想自己做得怎么样……”

母亲用这些谚语教育我,朴素的教育方式影响了我的一生。

文学教育的意义

文/曹文轩

确立道义观

人要有道义,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必有道义的支持。而文学却就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当初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类选择,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那样一部文学史,完全有理由尊敬那些文学家。因为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从表面上看,文学在这方面甚至不是最有力、最擅长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他们的直接目的就是对人类进行道德规范与道义教化。但事实上,文学在这方面的功能却一点也不比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逊色,它也许更具有感召力、浸润力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因为它是通过形象,通过情节,不着痕迹地、细无声息地将那庄严的道义输入人的心灵的。

营造审美境界

一个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纬度组成的。这其中,审美怎么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纬度。而文学对这一纬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还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么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而在情调的养成中,文学立下头等功劳。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获得了质的提高。

培育悲悯情怀

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若干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

当简·爱得知一切,重回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身边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其他文类——比如哲学、伦理学方面的文章,一样是讲悲悯情怀的。但这些文章仅仅是让我们明白悲悯情怀的必要性。我们只是接受并懂得了一个关于悲悯情怀的观念。但文学作品——比如《呼兰河传》《边城》《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会在阅读这些文字时被感动,悲悯情怀会油然而生,我们会在对文学作品的无休止的阅读中,成为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

输入历史意识

文学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历史,而一个具有历史意识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质量的人。有一套美国语文教材,它的全部文本都是美国的著名小说。这些著名小说按时序排列,一路读下来时正好就是一部美国的历史。

激发想象潜能

这个世界既是物质意义上的,又是精神意义上的。造物主只给了我们阳光、空气和土地这样一个纯物质的世界。造物主在精神上是赤贫的,拿不出一点东西可以施舍给人类。人类自己建造了一座硕大无朋的精神宫殿。如今,在人类浩瀚无涯的思维空间里,已飘满了概念、音符和画面。

创造,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

人类为什么进化了呢?原因颇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类有创造的能力。

这种能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培养的,并且后天的培养才是最主要的。如果说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那么文学大概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了。因为,集中在文学这里的就是“想象”、“虚构”等要素。“无中生有”在文学这里,并非一个贬义词。

强化说事能力

一个人应当有两大基本能力:说理的能力和说事的能力。

但在我们的理念里,说理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说事的能力几乎就不被我们所意识到。我时常看到,某些雄辩滔滔的博士生,一旦说事则显得十分的局促,往往连一只狗如何不幸丧生汽车轮下都不能向人生动地描述。一个只会说理而不会说事的人,大概算不上是一个完美的人,至少是有些索然寡味的人。

语言文字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文学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相对于其他文类,比如论说文,文学作品既有书面语又含有口语,而论说文与口语是切割的。文学作品中的动词、形容词的丰富性大概也是其他文类难以相比的。文学作品使用了一切修辞方式,并且由于它的积极修辞态度,从而使语言的神奇与魅力令人感叹不已。

没有一种文体比文学更能帮助人们培养和提升语言文字能力了。也许文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创造了一个能够让我们可以永生的世界。在那里,你在现实世界中深感无奈的缺陷可以得到弥补;在那里,你躁动不安的灵魂可以得到安宁;在那里,你可以摆脱尘世的一切烦恼;在那里,你可以梦想,并在充满诗意的梦想中享受精神的快意;在那里,你可以追回失去的一切,其中包括时间;在那里,你能够实现你所渴望的一切,包括你想成为世界之王。

老爸的教育语录--社交篇

文/菲芋静

Ps:S::老爸讲的很多道理多颇有道理,其实它在无形之中对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以前都没有想过把它们都以文字的形式永久地记录下来,珍藏起来,日后可以再翻翻看,结合自己一步步总要经历的再领悟领悟,并留给下一代看。也可再内化分享给未来的学生。从现在开始记录。

想法来源于导师让我把跟我的谈话录音并文字整理发给他

社交篇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学生时代由于精力、环境各方面因素没有专门的时间机会去琢磨人际交往方面的学问,但这是踏入社会第一堂课。批评像我一类的年轻人有时会觉得认为的“巴结”人是令人鄙视和讨厌的。其实不应回避,不应鄙视。人与人相处时摆正观念不是失去尊严,巴结。而是理解与被理解。你希望别人帮助你,你也应该尽自己的拥有的能耐做些什么让人又可以帮助你的理由呢?可以做的事很多尽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让对方看到你的心意。看长远点。

简单说来,交往对象粗略分三类。第一类,对于挚交、知音,属于情谊已久的,应该是很亲密的,无话不谈的。第二类,对于恩人、长辈、师长,应该是永不改变的爱戴、尊重。曾经有恩于我,一辈子不相忘。长辈,师长,当然用传统的礼仪去尊重。哪怕别人怎么看他们,甚至憎恶他们或有什么缺陷,做错过什么事,对恩人、长辈、师长都应该是尊重爱戴。第三类,对于同事、普通朋友、同学,即便品行等各方面你有多么看不惯也不当敌人。

拒绝平庸

文/胡平

泰戈尔曾说:“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芸芸众生,有些人就好比森林里的木屑一般,曾静静地在空中旋转漂浮过,然后慢慢沉下来,渗进泥土里,很平凡;有些人就像蒲公英,随着风流浪了很久,路过了许多风景,最后回到大地的怀抱中;还有少数人就如同天上的流星,虽然瞬间即逝,却照亮了整个夜空。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是平凡一生,但是决不能成为平庸之辈。在你离开世上的那一刻,你应该能自信地对自己说:“我活够了!”“拒绝平庸”是我此生的选择。

在俞敏洪的一篇文章里曾这样描述自己:“我有着不安分的灵魂,总想四处游荡,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呼唤,总是把我带向不可知的远方。即使让我坐在房间里,我也希望有一扇能够让我眺望遥远的地平线的窗户。”如果没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俞敏洪,没有现在的新东方。因为他也曾这样说:“我本来应该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生活,娶妻生子,在土地上劳作,然后在每天迎来朝阳送走晚霞的日子中慢慢变老。”可是他没有,他决心走出北大校园,开始自己独立奋斗的历程,创建了新东方学校,并将其打造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公司,在34个城市建立了英语学校和其他学习中心。很喜欢新东方的校训:“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进入大学的我选择了基础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成为一名卓越的小学的教师是我的目标和追求。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不是“扮家家”而是玩“当老师”,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我总是要嚷着当“老师”,学着老师的样子,喊着“上课,同学们好!”,给他们批改作业,用红笔画着勾,写着自己的寄语……那时候心中总是充满着幸福的感觉。现在我也说不上为什么会有那种奇妙的感觉,“老师”,我总觉得这是一个很美的字眼,有着神圣的使命感,在我做小学生的时候,我觉得“老师”充满着神秘感,“老师”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高中的一位历史老师也曾说:“做老师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让你保持年轻的心态,你总是和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在一起!”高考的时候,全班同学在车上一路高歌,老师感慨的说:“这就是青春啊!”当时对这句话没有太大的感触,如今回过头来看,才体会到其中的深意。这个世上有很多老师,今后我也会成为一名平凡的老师,但是我绝不会成为一名平庸的老师。我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绩。希望将来有一天也会有我的学生在他的作文里写到我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在《教师要学陶行知》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喜欢:“教育的每一天都应该是鲜活的,每一天的内涵和主题都应该有所不同。只有具备强烈的冲动愿景、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这让我想起了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田园教育思想,他把教育生活化,把生活教育化,它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它不仅仅是让孩子跑到田园里去,而且也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回归。一个初秋的日子,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孩子来到田野,他们的面前展现出一派迷人的现象,一个叫莉达的女孩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慨叹:“老师,活着真好!”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能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自己,热爱生活,这也是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信仰。

我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我清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那就是尊重和敬畏每一条生命。真正的教育是需要真情感的投入的。今后我也许只是一个平凡的教书匠,但也是个有思想的、有属于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活力热情的、有丰富情感的老师。

今年暑假去了我之前读过的小学,那句陶行知的话还在那里,和我小时候的一模一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之前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现在说实话,依然理解得并不十分透彻,我一直觉得教育也是“心与心的相通”,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心灵的沟通,老师只有真正拿出诚心来教育孩子,我相信孩子即使现在不懂,在今后某个时候,也一定会懂的。我对自己未来教师生涯的要求其实很简单:贴近生活,用心教育;教到老,学到老;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注重细节教学。我希望自己以后能一个平和的心境来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学生。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你可以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但是你决不能成为一名平庸的老师,你要让自己的课堂有生命力,要让自己的学生觉得做你的学生是件幸运的事!做到无悔无愧!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文/黄嫩叶

人类已经在世界上生活了几千年,每天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阳光的爱抚,吮吸着大地的乳汁,一切都显得那么地理所当然,仿佛活着紧紧是在行使一项与生俱来的权力,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类不是草木鸟兽,不应该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地活着,活着总得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活,这样人生才有目标和动力,活着才有意义。有些人活着时不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总是等到他们快要离开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活着是那么地美好,自己对生活其实是那么地在乎,那么地不舍,于是暗自发誓要是能够重活一次,一定会好好珍惜活着时所拥有的一切。可惜人生没有回头路,不像支票花出去了还能赚回来,人生就是这么一段美好而短暂的时光,你走完了自己的这一段,下一段时光便不再属于你了,所以一定要想清楚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要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

有的人为金钱、财富而活。对拜金主义者而言,金钱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民间就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俗语,这句俗语讲得不无道理,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有钱人总是趾高气扬,穷人常常被瞧不起,这也许也是许多人穷尽一生追求财富的原因吧。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也有道;可小人就不一样了,小人谋财害命,手段龌蹉,取之无道,用之更无义。前者的生活是光明璀璨的,而后者的生活是可悲可耻的。

有的人认为活着就是为了接受更高的教育。当今社会的竞争让每个人都感到无法呼吸,职场的竞争,家庭的竞争,朋友之间的竞争等等,生活在如此激烈的战场上,似乎只有接受更高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赢家。于是掀起了一阵读书狂、受教育狂,社会上越来越流行考研、读博、出国留学等等,各种各样的专家到处都是,孩子出生不久父母就急着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接受教育,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五花八门的补习班也顺应潮流如竹笋般布满了全国各地……这样的势头常让人误以为中国文化的巅峰时期再次到来,然而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出现了越来越多让人头疼的问题,轰动全中国的马加爵事件,谋财害民受过高等教育的贪官,去面试时无法和老板交流的所谓高材生,对父母剥夺了他们快乐的童年一直耿耿于怀的青少年……还有,很多孩子成年后依旧在坚持受教育不去找工作,成了啃老族,面对社会和媒体的质疑,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这不是按照父母的意思接受更高的教育,以便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地回报父母吗?”这样的答复让人汗颜,同时我们也开始反醒,难道这些人真的是为教育而活吗?当然不是。教育“教”者,教化,获取能力,“育”者,思想,获取幸福,教育是一项精神文明的建设,而这些自称为教育而活的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教育,只是在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长知识长技能的同时思想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他们只是把教育当成一种获取适应社会和满足欲望能力的手段。这就是所谓些人的为教育而活,其实他们只是在用亵渎教育的方式来浪费生命,而并非是为教育而活。

有的人为工作而活,每天都步履匆匆,吃饭匆匆,睡觉也匆匆,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工作,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付出了这么多,虽然部分人得到了大量的金钱回报,但有些人依旧业绩平平。不管事业有没有起色,这样子来回奔波为工作忙碌一辈子真的值得吗?不要忘记了你的父母需要你花时间来孝顺,而你没有尽到一个子女的责任;你的爱人也需要你花时间来陪伴,而你没有尽到一个丈夫或妻子的责任;你的孩子同样需要你花时间来教育,而你没有尽到一个父母应尽的责任。你把工作看得比一切都重要,把工作看成你生命的全部,可你有太多责任你没有尽到,难道你不觉得自己很自私么?难道你会很愚蠢地认为没有你的关怀和爱,多给亲人一些金钱他们就会觉得幸福和快乐么?你每天那么卖命的工作又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一家人可以生活得更好吗?可现在你年迈的父母在叹息你总是不回家看他们,你的爱人在因为你的忽略而闷闷不乐,你的子女总在想你为什么总是不愿意跟他们多呆一会。每次他们最想念你、最需要你的时候,你都是在工作,你不觉得愧对他们吗?除了家人,还有那些你好久不跟他们联系的关心你的朋友,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工作真的值得你抛下这所有的一切,真的值得你奋不顾身地拼命一辈子么?“人生莫过于一次旅行,不要走得太急,而忽略了路边的美景,如果你累了,不妨停下脚步,看一看身边还会有那么一座美丽的天国,当然你会欣然发现,原来这才是旅行的意义”.我想说,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工作,在工作之余,请你多点关心家人,经常联络朋友,多留心身边美好的事物,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显得更加丰满。

有些人活着就是为了奉献。他们处处为别人用心,事事为他人着想,把爱心和力量随处播种。“落红不是无情无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并非是为了获取而给予,而是把给予视为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别人。正如陶行知所言,他们“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奉献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真以奉献为宗旨的人生是充满意义和价值的,而且这些人身前受到人们的敬仰,死后依旧会被人们深深怀念。为奉献而活,这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每个人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活着,请你仔细思考一番,你活着为的是什么,这样的活法值不值。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教育

文/何卫平

最近看了《虎妈猫爸》,非常理解虎妈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哪个爸爸妈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呢?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虎妈猫爸,有了那么繁荣的才艺经济。

作为一名高龄妈妈,我也特别特别希望自己的儿子有知识有才艺,将来成为一名行业里的顶尖人才。开始的时候,我也曾像很多妈妈一样,想让儿子学一项才艺,但他对音乐舞蹈统统不感兴趣。后来无意中发现,儿子在美术课上画的画想象力很强,老师很欣赏。为着这个,我给他报了一个美术班,让他去学画画。孰料几次之后,他就再也不愿去了。亲自跟着去上了一次课,才发现,这样的课适合那些没有特点、没有想法的孩子。儿子喜欢用线条画打仗,他极力安排着自己这边和敌人的对战,有城堡、有钉头锤、有双截棍、有燃烧的箭等等,而老师可能是为着教学的方便,只是要求孩子画固定的东西,比如一束花,一个布娃娃,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都受到束缚,自然就丧失了对画画的兴趣。

自此,我便不再强求。不喜欢就不学吧,上了五天课,让他好好放松放松也不错。

但他还是改变了。他的改变竟是因为我的改变。

以前我在家的时候常常看电视上网,自从儿子上了一年级,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我关了电视断了网。没什么好做的,我便开始看书,偶尔写写文章。没想到这个对他的影响竟然很大,他喜欢看我写的文章,喜欢翻我的书,问我看的是什么内容。我便带他去书店,让他自己选择他想看的书。开始的时候,他总是选《植物大战僵尸》之类的游戏书,后来选《猫和老鼠》《丁丁历险记》这种漫画型的书,过了几个月,他又开始看《米小圈上学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种大篇章文字的书。现在,儿子能轻松读下一整本的《米小圈上学记》,看图写话也写得非常有条理。

看了丝瓜藤和肉豆须的故事,我深深地思索着,这个不要过多人为干涉,而应顺其自然的道理,从某个角度来说也适用于教育。

或许,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教育。

一年一度秋风劲

文/孤山残荷

一早出门去吃早点,被风那么一吹,寒意顿生。

傍晚时分,照例在晚饭后散散步,脚步不由得快起来,因为冷。这是申城今年第一次明显的降温吧?

春去秋来,转眼一年又快过去了。

也无需盘点一年来有什么收获了,只要真正明白,人生不过是个过程,也就足够了。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最终的归宿其实早已经注定了的。

关键是这过程如何渡过罢了。

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是令人向往的状态。

前些天不知道从哪里看了这么则小文,大体是说一女生经过努力学习,上了大学,但最终又回到出生的小城去生活的故事。于是有人又归结到读书无用论上去。

女生平静地说,虽然生活环境还是那样,但她看待生活与世界的眼光已经与以前不同了。

现在的教育大都是技术教育或者职业教育,真正的人文教育又有多少呢?又有多少人能有这女生这境界的呢?

大环境就是这样,我们无法改变,于是,我们只好改变自己的心态。

"诗意地栖居",

如果真能时不时地这么体味一下,多好!

虽是一年一度秋风劲时,

世界却可以因为自己的视角而有所改变。

你说是吗?

谁在教育谁

文/蒙佳

回家路上,母亲和儿子谈论的话题是,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拐弯角是一个垃圾中转站,两个环卫工在奋力地挥舞着铁铲。

儿子腿长,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前头等待母亲。母亲快步跟上,空气中污浊的恶臭使他下意识地捂了捂鼻子。

母亲并肩继续前行。儿子转过身。正色道:“妈妈,您刚才不应该捂鼻子。”“为什么?”母亲不解。“这对环卫工不尊重。您连屏息一分钟都做不到吗?”

母亲汗颜。

很多时候,我们在孩子面前以家长自居,事实上,我们常常分不清,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还是孩子在教育我们。

离家出走

早上上班,在一楼楼梯口碰到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女孩,背着一个大书包,扎着两只羊角辫。两只小手不停地揉搓着眼睛,嘴角一瘪一瘪的。“你好,小姑娘,怎么了?”没想到我的问话竟然像是触到她伤心事,她放声大哭了起来。

我也慌了神,心想这是谁家的姑娘啊?我刚搬到这儿没多久,好像没看到哪层楼的邻居家有这么小的女孩啊。我不停地问着小女孩:“***妈呢?”“你家住几楼啊?”“我带你去学校好不好?”……可是,她,只是哭,不停地哭,不停地摇头。时间已过去半小时,身边不断有邻居下楼去上班,他们也不知这个小女孩是谁家的。眼看我上班要迟到,我急着打电话向老公求助,他今天不上班,让他下来帮助小姑娘。正在这时,有个邻居下来时认出了这个小姑娘,她是二楼刚搬来的退休大妈的外孙女。赶快领她到了二楼,敲开了外婆的门,她外婆一把搂住了她,说是和妈妈怄气,离家出走,来找外婆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小小的女孩子要离家出走,想起我女儿在这么小的时候也有过离家出走找外婆的经历。那时,我们悄悄地跟在后面,看着从没单独走过这么远路的女儿,在人来车往的大街上走走停停,路上也有好心人关心地询问她,想要帮助她,可她倔强地仰起头,自顾自走着,一直到外婆家。她外婆免不了给我们一顿谴责,声讨我们的暴行。我们没有痛改前非,反而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暴力方法,也导致女儿的再次出走,这次她是自己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游走。可以想像,一个女孩在街上是多么的委屈,是多么的无助,是多么地绝望。好在几次离家出走,她都能及时回来,在她离家出走的这段时间里,对大人也是一种煎熬,时间如同凝固一样,心中的焦虑是那样折磨人。是女儿的离家出走教育了我们,让我们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家长,打骂只是为一时出气,图一时痛快,根本不是教育孩子的良策。打骂孩子是教育无能的表现,是说理说不过孩子的恼羞成怒。

有时大人也有离家出走的时候,大人的离家出走,更加无法控制,他的能力大,身边有钱,外面有朋友,一时半会也找不回来。他的离家出走,一定是腻了现在的生活,烦了身边的人,累了自己的心……不管如何,大人有独立的行为能力,他将为自己的离家出走承担全部责任。可孩子不一样,孩子离家出走是危险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家长千万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要让女儿更快乐地度过童年、少年……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