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美文摘抄-作文大全-情感美文-原创美文网

重阳的散文(精选20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重阳的散文(精选20篇)

观菊所思

文/佩服

清晨来到北陵公园,路中间花坛的菊花一行行映入眼帘,昨晚秋雨之后,那菊花显得格外妖艳,我随着锻炼身体的人群一边走着一边观赏着美丽的菊花……

菊花飘香的时节 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她曾以其高尚的情操和超凡脱俗的高雅气质而那些散布在辽阔天地间的菊蕾,陡然举起千面万面的彩色旗帜,一扫百花开尽后的萧索和寂寥,倍受世人青睐。

但最引人瞩目的是,还是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清雅淡泊,不畏霜寒,独自怒放于秋风落叶之后,与梅、兰、竹一起合称花中四君子。

伟大的革命家陈毅元帅更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光辉诗篇,深切表达了革命者不畏困难、敢于斗争的豁达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吟诵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啊!多少年来,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激励着人们奋进。中国人民养菊、赏菊,更爱菊,不正是因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情怀吗? 看着,走着,想着,渐渐地,从我心底升腾起从未有过的一种感情,心里满载着绚丽色彩的感动……

眼前的菊花花瓣虽然不是很大,但却是很多,给予人们一种团结向上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菊花也被赋予时代的力量。我想,那么多片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能在秋风之中,百折不挠,不畏惧吹打,正因为他们有这种精神,才能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菊花的毅力真是让我敬佩不已啊!

途中,思索着:今天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菊花的精神与品质,不依然是鼓舞人们继续前进的正能量吗?喜看祖国处处是五彩斑斓天翻地覆地变化景象,像那盛开的菊花香味沁入心扉,我已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给予的“重阳节”的温暖,……长者何为?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吧,老当益壮,奋斗不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厦增砖添瓦!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借这个吉祥的日子,祝愿天下所有老年朋友的身体安康幸福,祝愿伟大祖国日益繁荣昌盛!重阳节之日,特写下拙文。

菊香一缕醉重阳

文/马亚伟

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因为重阳节有赏菊花的习俗。菊花,古诗词里也称“黄花”,是长寿之花,又是凌寒不屈品格的象征,所以人们喜爱菊花,赞美菊花。

重阳节簪菊花的习俗,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代,魏武帝在给钟繇的书信中写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重阳节君王赏赐臣下菊花而簪之,可见菊花与重阳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阳佳节,菊开正盛,千朵万朵,姿态各异。各色菊花袅袅婷婷,清新高洁,暗香浮动,怎能不引人遐思?翻开古诗词,一缕若有若无的菊香,悄悄飘入重阳佳节。菊花的香味并不明显,然而在诗词里,菊香的芳踪,隐隐现现,诗意迷离。

王勃诗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诗人看到满眼的菊花,不禁想到了隐逸超然的陶渊明。如果有人送了美酒过来,就真如陶渊明般悠然自得了。简朴的生活中,有了美酒菊花,夫复何求?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太得志,菊花,便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人的愿望简单朴素一些,心灵就会安然宁静。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里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友人准备了酒宴,诗人应邀去故人的村庄做客。绿树掩映,青山如黛,好一番诗情画意。诗人来到农家,与朋友对饮而乐,谈谈农事,话话桑麻,此番情景,要多惬意有多惬意。诗人的酒喝得酣畅淋漓,于是与友人相约:重阳佳节,我还会来饮菊花酒!想必重阳节的菊花酒,定是香醇甘美的。飒飒西风中,对着满院菊花,把酒而乐,怎能不让人向往?

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抒发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绪。李清照与丈夫感情甚笃,琴瑟和谐。重阳节,她一个人在东篱下赏菊饮酒,如此良辰美景,丈夫偏偏不在身边,倍感落寞。她不禁轻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菊花瘦啊!因相思而瘦。据说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他感动得三日未眠,和词以应。

重阳菊花,芬芳满枝。携一缕菊香,装点九九重阳佳节。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幸福久久。

祝福声里度重阳

文/何龙飞

每每读到王维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就会回想起父母在祝福声里度过重阳的情景,禁不住心潮澎湃,感慨不已。

重阳是传统佳节,每年都在过。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艰苦岁月里,我和弟弟年幼,又相继读书,父母的重阳就过得寒酸,打牙祭是奢望,能吃素菜与杂粮,填饱肚皮就不错了。父母以为,在无奈的情况下,吃差点也是为了省下钱来供我们读书,可谓用心良苦。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我们深入了解了重阳,既叹服于诗人的思念之情,又会在重阳那天对父母说一声:“辛苦了!祝愿你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父母听到祝福后,笑得灿烂,满脸的幸福。于是,每年重阳,如遇星期天,我们在家就大胆地表达对父母的祝福;如果白天在校读书,就晚上回家补上对父母的祝福,赢得父母的夸赞,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的动力。带着真诚的祝福,父亲在重阳节跑外交、干重活,格外有劲,甘为顶梁柱;母亲操持家务,喂牛、鸡、鸭,种蔬菜,忙得不亦乐乎,当好贤妻良母。我们在家乡读书的年月里,因为我们的祝福,父母在重阳节尽管没有闲着,却在累并快乐着中度过。

以后,我们先后离乡进城读书,就再也没有在家里为父母过重阳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也不例外,一想起远在故乡的父母,往往会潸然泪下。尤其是不能回家为父母送祝福,遗憾的情愫油然而生。怎么办呢?我们心有灵犀,把对父母的深情祝福写在稿笺上,署名后装进信封里,投进邮筒,让绿衣天使捎回故乡,给父母一份惊喜。收到别致的节日礼物,父母如吃了蜜饯般快乐无比,为儿子们的懂事倍感自豪与欣慰,并在祝福的激励下,充实而自信地度过重阳。

参加工作后,因为时间紧,我们每年重阳都没回故乡看望父母。为了弥补遗憾,我们就托人带信请父母到邮电局,接听我们打过去的电话。自然,祝福声声,问长问短,千般叮咛,万般嘱托,只任亲情在电话 中流淌。返家后,父母笑逐颜开,说得眉飞色舞,干得风风火火,在祝福的滋润下愉快地度重阳。BB机、手机应运而生了,我们对父母重阳的祝福从不间断,会按时编辑、送达,以尽儿子的微薄孝心。父母也习以为常,在声声祝福里安然地度过重阳。

有了妻女后,我们照例没有回故乡为父母过重阳。虽然人没去,但心系父母,会拨通父母的手机或座机,献上祝福,叫二老多炒点回锅肉、瘦肉等荤菜改善生活,好好过个重阳节,并要保重身体、注意休息、开心一点。父母“嗯嗯”地连声应答,也会反过来叮嘱我们在外干好本职工作、家庭和谐,只因为工作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该发短信了,我们不会迟疑,通过手机送去了对父母的一串串祝福。重阳夜,品读祝福,父母顿感温馨,甜美地进入梦乡。

而今,重阳佳节又来临,远离故乡的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感恩父母,送去诚挚的祝福。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会踏实。年已66岁的父母依然会在劳动之余,多做点好吃的,不忘备点好酒,以便在我们美好的祝福声里欢度重阳。

重阳·观霞

文/牧阳春上

九月初九,重阳,微旦即醒,久不能寐,行一刻,至小丘山,拾阶而上,四顾无人,与山石草木语,观霞,日出即归,作下此文,思亲咏怀。

天抹微云,山峦叠翠。鱼雁无书,跫音不响。宣明微露,金波流转。清溪萦绕,沐浴华香。时有鸟雀婉转,时有秋蛩嘶鸣。清风吹我襟,晨露映天明。薄雾袅袅,近旁两三棵寒树;轻烟暝暝,远处五六盏孤灯。白鹤数点,交颈玉梢头;孤鸿单飞,哀鸣黄昏后。高楼通云雾,枯树绕寒烟。残月不隐,玉绳犹在。琼楼宫阙,飘渺梦中。日出东方,云开芍药。风过渐息,万籁俱寂。

双九佳节,时维秋晚。登高望远,不见茱萸之友;踏石访道,但闻丹桂之香。霞光万里,枕托东南之美;云雾迷蒙,尽显琉璃之色。明珠吐华,晶莹剔透。朝云弄彩,美不胜收。日华耀而天将明,雾消隐而云将散。轻吟语,高歌声。观苍穹,叹无穷。目极千里,海市蜃楼重现;乘风归去,蓬莱仙境人间。紫树不昌,红花不飏。挥袂抚袖,窃玉偷香。晨曦与鸳鹭齐飞,低云共峰峦一色。扁舟一叶,争渡滨江之漪;烟波老叟,垂钓四海之醾。

微风凛凛,短衣乍寒。浮华初显,云收雾散。璀璨夺目,明晃晃之金光;绚丽耀眼,红彤彤之赤练。焚香礼拜,炮竹齐响。行人停驻,车马凝缰。童子呼声,老妪摆唱。祭重阳之宗祖,得福禄之庇荫。沉檀渺渺,上直云霄。金兽销魂,下游九地。西风紧蹙,赏南园之黄花;东榆零落,念北国之亲朋。怎思量,自难忘。远观羡其驰骋,近眺悲其独行。穷末路而志高远,恨离愁而人消瘦。十年羁旅,漂泊离栖堪嗟;百尺阑干,胸中苦闷难填。世浑浊而不见,期翘首以何年?

呜呼!韶华易逝,流年似水。千悲万绪,掩泣回肠。东坡赋诗于赤壁,浪淘沙尽;孟德讴歌于樽前,人生几何?卧龙伏于隆中,得其明主;姜公隐于渭水,待其贤君。白言天生我材,必当其用。雄鹰高展,不失仙鹤之心;燕雀低飞,安知鸿鹄之志?濯山涧而不清,恻井渫而不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秦敬并儒,匡衡成相。宁静致远,常叹伯乐难有;厚积薄发,岂非江淹才尽?

泽,湘中游子,迷途书生。千里辗转,求学江南。投笔无门,望京都之雅苑;请缨无路,悲高堂之白首。二十三年他乡客,颠沛流离弃置身。效黄香之温席,访孟宗之竹哭。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舸迷津渡,雾锁帘珠。阮籍啸台,咏五言以传世;嵇康扶琴,奏广陵之绝响。

呜呼!人生苦短,浮生若梦。良辰美景,喜尽悲来。天高地远,寄离情于绚日;填词作赋,托心志于青云。短句参差,不论诠次。长歌相接,不论妍媸。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重阳树

文/余 里

迈入打凼寨,迎接我们采风团,除了热情好客的布依人,还有一棵棵参天古树。

顺整洁的村道前行,心里暖暖的,瞬间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忘记了时下已是严寒的仲冬时节。

走近打凼,仿佛进入静谧的森林,仿佛置身于安适的世外桃源,仿佛在一幅巨型的一步一景,两步一廊的长卷画中行走。

湾湾河弯弯曲曲蛇形过村,几十棵高大伟岸的古树有节奏,有疏密,有高低,合理地分布在村头、村中和村尾。

不知是喜欢打破砂锅的性格使然,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很想知道古树的底细,但苦于自己不是林业专家,无法知晓这些古树是天生的,还是移植,更无法推断这些古树的年轮。

也许古树太有魅力了,也许我是一个画者的原因吧,慢慢的我自觉不自觉的落在采风队伍的后面,最后干脆掉队了。

这也好,虽然错过了讲解员很多生动有趣的解说细节,但有充余的时间来与古树作自由而亲近的对话和交流,也算是一种“舍”与“得”的辩证平衡。

我细细打量着每一棵古树,认真品读每一棵古树的每一个引人入胜的细节,还不时用相机留下它们的特写镜头,有时还情不自禁地与古树拥抱。

大概是我对古树的“深爱”超过了一般采风者的缘故吧,村里有两位布依老人主动与我一同赏树。

当我问及老人古树属于什么科什么属时,他们几乎同在一刹那摇头——说不清楚,只是告诉我,古树约有千年,他们小时候就看见古树长这么大,这么粗。老人们还主动告诉我,打凼是长寿村,打凼人爱树敬老,因而给古树一个不是树名的树名:重阳树。

重阳树——多么好听,多么特别,多么有意义的名字啊。

得到树名后,我对古树越加另眼相看,越加用心咀嚼,唯恐遗漏不该遗漏的细枝末节。

走着,走着,突然有一枚树叶慢慢的,悠悠的,时而呈弧线,时而呈曲线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飘荡在空中的那一片刻,像一叶正在艰难前进中的扁舟,十分的优美,又十分的让人怜惜。我本能地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然后学着用观世音普渡众生的双手去接纳。

当一枚发黄的带有三个黑褐色虫眼的树叶落到手掌上时,我脱口而出:“好美啊!”

在一旁的老人大概“曲解”了,认为我来得不是时候,于是说:“每年夏天是观赏重阳树最好的时候。”

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个时候才是最佳的观赏期。

不是么?虬龙一般的树干,起伏穿插的树枝,稀稀疏疏的,夹黄夹红的树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是多么的诱人,多么的入诗入画。

夏天当然也不错:枝繁叶茂,树木蓊郁;绿荫蔽日,婷婷如盖;阳光照射,树影婆娑;绿叶滴翠,禽鸟啁啾……这自然是一道和谐的自然美景,加之空气清新,氧气充足,在古树下或漫步,或小憩,惬意之情不用言表。然而,严冬时节又是别样风景:古树静穆,主次分明,无遮无掩,无隐无讳;老干粗壮阳刚,枝桠纤细阴柔;主干顺势延伸,空中盘旋,细枝相互穿插,此迎彼让;来龙去脉交待得如此清清楚楚,起承转合交待得如此明明白白……这不是丹青者苦苦寻觅的绘画素材么?这不是“师法造化”最大的收获么?这不是“中得心源”最好的启示么?……

打凼的重阳树,树古名美——古在遒劲,美在自然。我想,如果有时间,我会在打凼村住上一段时间,除了面对面对重阳树写生,还会延伸到这里的哗哗河水,荡荡溪流,还有这里的山石、花草、鹅鸭、牲口、老屋,还有这里的布依风土人情。

昂首走出画室吧,一个个钟情于绘画的事艺者们,几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观赏,几多生动的原生态的素材等待我们去采撷,去收集;阔步迈向大自然吧,倾心于绘画的事艺者们,这里不需要那么多诸如“石分三面,树画四方”之类的理论常识,只需用眼观察,用脑过滤,用心揣摩,一切都比囿于画室的闭门造车,挖空心思来得直接,来得自然,来得爽快,来得过瘾,来得极富诗情画意。

深 秋

一阵风吹来了,把没关紧的房门毃打得“咚”、“咚”直响,我听到了秋的脚步声。瑟瑟秋风,簇拥着一个“凉”字,抖落着萧瑟的秋意。远处微垂的杨柳,己散落为枯黄的思絮。一声孤雁的啾鸣,掠过天空,划破寂静的心湖,荡起我层层忧郁的涟漪。秋天是苍凉的,连天的衰草、池塘的残荷、遍地的落英……处处红衰翠减,草上霜花似翦,满林黄叶雁声。

秋天是苍凉的,一如我对你的思念。

想起了去年的重阳,我来到了加拿大山景墓园,把那本写了五个月的、且带着我无限深情而又悱恻哀婉的诗集《寻梦》放到你的碑前。此时,也看见了一群白雁在天空上飞过,它们排成人字队列,几声惨呼的尖啸,像似向你致哀。最是那摄人魂魄的啸声,勾起我缠绵悱恻的哀愁和无限的感伤;我珠泪盈睫,一遍又一遍地向您哀哀诉泣着心中的长诗:当那个噩耗终於来临的时候/请原谅/我滴血的悲伤已经无声……/我跪在耶酥的十字架前为你祈福/我将在余生的回忆中为你念经/我悲壮的脚步不会停下/记得这个世界还有爱你的人……

人已逝,重阳相逢青塚。看到你静静地躺在这冰冷的泥土下,我心痛得无法呼吸,颤抖地扶摸着你的墓碑,哭泣得似乎忘记了自己。还记得您在病榻上我去医院看您的时候,也是这样掉着泪,用手轻轻扶摸着你的额头和你那肿涨的手,哽咽着喃喃地说:“老师,别害怕,先生己请了最好的医生医治你的病,你很快会好起来的。”你当时没有说话,只是深情地望着我点了点头。看到你被病魔折磨得样子,我的心很酸,像针紮一样,好痛、好痛……

山景墓园里,随秋风飘零的片片落叶,如绵绵秋雨,滴在我的伤口,心醉如泥,把我淹没在无尽的思念中。每当长夜漫漫张开着黑翼飞来时,我对月挥泪,梦魂犹唤,心幕上掩映着的依然是那尊秋月,你的倩影!

去年重阳,接连去了四次墓园,默默寄托着自己的哀思。

窗外,淅淅沥沥、滴滴答答下着小雨,那雨声似一位琴手在弹奏秋的韵曲。恍惚斜倚山旁,听流水的叮咚,放万千心绪于自然之中。梅雨过後,秋风送来的一阵阵草香,不知它来自何方,去自何方? 也许它是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我俯身拾起一片落叶,掸掉它身上的灰尘,在夕阳的辉映下,我看到了落叶的静美。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我所见到的秋,深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正如老师富丽的生命,已经像彗星般逝去,可她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她的一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凄艳的长诗。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加拿大秋天虽然会有些许的悲凉,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静谧,和那漫山遍野的红红的枫叶却是一幅唯美的图画!

老师是我的最爱,红叶是我的相思。

遍地黄花又重阳

文/高云

十月的秋风吹过,遍地黄花,漫山红叶。不知不觉中,迎来菊花盛开的重阳节。今年的国庆节天气不错,虽然不是春光,犹觉胜似春光。感知了时光的匆匆,在浓浓的秋色里登高远望。此时,想起了杜牧的那首:“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我想:那几个曾经工作生活在一起,如今却远在他乡朋友,故乡的山水正凝望着你,浓郁的乡情正召唤着你,节日里,让我们在女郎山相聚,在绣江河畔赏菊。携手漫山红叶间,在那个深秋的夜晚,把酒问青天,再一次共醉重阳节。

重阳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国家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可见从古到今对老人都是非常敬重的。重阳节这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使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快乐,情趣盎然。古往今来,人生的脚步总是这么匆忙,经历了人生的拼搏,该是放下所有纷扰,平淡心灵。去看山,去看水。去看那深藏在岁月尘埃里的五彩年轮。因此古人常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天老人都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共叙年华。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古语说:过了重阳无时节,三日风来四日雪。重阳节后将是寒风冷雪,万木凋零。其实不然,菊花高洁,傲霜怒放,凌寒不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最丰硕、厚重、深遂。这个季节流淌着斑斓的色彩,闪耀着缤纷的光芒。是多么的意味深长。恰似人生的晚年,阅尽人间冷暖。虽已华发苍颜,但却感悟良多。始觉黄花最多情,重阳相伴慰此心。

重阳节,这个老年人的节日,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从不关注。如今这个节日已经悄悄地走进我的生活。重阳节回家看看母亲,往事历历在目:那些年父亲在外工作,母亲操持家务,我和弟弟年少无知,母亲白天田间劳累,晚上为我们缝缝补补,还有年迈的过继的爷爷,母亲辛苦可想而知。而今,父亲去世,母亲的头发斑白,还常常伴有各种疾病,身体越来越消瘦,这些等等,怎能不叫儿女们惦记,不叫在外的孩子们挂念。在外孩子的牵挂常常在深夜,从梦中来,从梦中去。时时让我想起母亲。梦想着我又回到孩童时期,围在母亲的身前转来转去,总也长不大,总能听到母亲的叫声、笑声。回到现实的生活、工作中,虽然这一切已经过去,但我觉得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人,就是能将一片爱心带入老境的人。在重阳节的日子里,让我斟满酒杯,祝福母亲,祝福所有老人们重阳快乐!“

遍地黄花迎重阳,菊花黄,枫叶红。重阳节的美酒正飘香,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小镇,多少美景值得我们去赏玩,或徒步到金盘泉水交汇处看碧水蓝天,蹁跹白鹭飞过身旁。或骑车到回村,看绿水涟漪绕村流,长白山、桃花山、女郎山,青山绵延眼前。既锻炼了身体,又开阔了眼界。在这美好时光,做自己喜欢的事,快乐将永远伴随你。用最美的色彩描绘天边那一抹瑰丽的夕阳,让黄昏更加美丽!

九九话重阳

文/蒋平

一直感觉,重阳是一个苍凉的节日。秋意正浓的重阳,一家人聚首,多少话要说,多少事想做,然而,这一切都似爱你在心口难开。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恰到好处地说出了这种心情:“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九九重阳,是一个敬老的传统日子。登高望远,喝菊花酒,遍插茱萸,望乡思亲,古往今来,一脉相承。延及如今,便成了“敬老节”。诗言情,歌咏志,诗歌里的“重阳”,多是岁月不老的壮志情怀。与老人而言,重阳节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老病独登台”,也自然而然有了儿女们“父母在,不远游”的情结。重阳节,陪父母,成了他乡游子每年的心愿。

然而,不是每一个重阳节,都会迎来万家欢聚的时刻。中秋的团聚,一别匆匆。远在他乡的儿女,为人生、为事业打拼;老人们的重阳节,更多是在思念与孤独中度过。王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传唱了千年,将重阳的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然而,重阳节绝不仅仅是悲秋的情调,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赋予了它的另一种含义:“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在伟人眼里,重阳是一个新的起点,人生处处有战场,挑战孤独,忘记别离,将有限的生命时光,用在最有意义的事业上去,才能不负重阳韶华。

与子女而言,重阳是一个最好的尽孝时节。通讯高度发达的如今,即使不在身边,一个问候电话,一声舒心的“爸”、“妈”,都是对老人最重要的安抚,最温馨的受用。而且这种安抚和受用的有效期是无限的,只要让老人内心感知到儿女无微不至的关爱,作为孝心的回赠,老人们会努力活出一种健康的心态,让儿女们放心打拼天涯。晋李密在《陈情表》中说:“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对国家尽忠,是大爱的演绎;而对父母尽孝,是至爱的升华。在尽孝与尽忠之间,只消保持一腔勤奋、理解、包容和宽怀,也是可以左右逢源的。

人生最不能等的事就是尽孝,父母在变老,尽孝须趁早。重阳节里,愿天下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愿所有的儿女,孝子当头,美德流芳。

诗意菊花绽重阳

文/张春波

九九重阳,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正是一年好时光。这份绽放在秋天中的美丽,让人想起一种人生态度:明净,简洁。

文人雅士们历来对清纯朴质的菊花,十分喜爱,青睐有加。他们自然也给菊花注入了气节和品格。菊花被称为花中“隐士”,因为它不张扬、不狂傲、不沽名钓誉。所以,能淡泊明志的饱学之士往往会得到“人淡如菊”的佳誉。

屈原在《离骚》中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三国时的钟会在《菊花赋》中赞叹“百卉凋瘁,芳菊始荣”。他认为菊花“早植晚登”,有君子之德性;“冒霜吐颖”,有刚直的品质。

诗人杨万里对开在山坡荒地上的簇簇“野菊”情有独钟。他这样写道:“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这山间的野菊,既不能作骚人用来饱腹的“糗粮”,也不曾被习俗当作重阳节观赏的名花,它只是生长在山间野地,不管有没有人去赏识它,它都抖寒威而开得遍地金黄,清香不减。

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每到重阳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自己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

品读了历代文人咏菊的诗词歌赋,也许你会感慨秋日寒风下的小小一株菊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神韵。九九重阳日,我们不妨簪菊花、喝菊茶、品菊肴、饮菊酒,哪怕不能长寿赛神仙,也能活到“九十九”。

诗词老人节

文/刘英团

“重阳”语出《易经》“以阳爻为九”之说,而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两九相重为“重九”;九月初九是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叫“重阳”。有关“重阳”的记载,最早见诸屈原的《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是,有学者称屈原《远游》中的“重阳”并不是今日之“九九重阳节”。学者之说是否科学、准确,我们姑且留给史学家们去探究。穿越过浩瀚的古典诗词,重阳带着秦风汉韵,携着唐礼宋俗,捎着明清风物,款款地走来了,文人骚客在漫山遍野的菊花丛中或登高山以观景色,或插茱萸以消灾祸,或赏菊以助雅兴。

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凡登高必“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王勃《九日》)重阳饮菊花酒。《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孟浩然在《过故人庄》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论及菊花和美酒,太白先生想到了陶公,“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遇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其实,何止太白先生一个人想到了陶公,王昌龄在他的《九日登山》中说:“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九日蓝田会饮》,杜甫感叹:“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谁知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在重阳,人皆出游登高,“以畅秋志”(《齐人月令》)。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朴素与温情牵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同是登高,杜甫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凉,而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很是浩浩荡荡。适逢重阳佳节,除了思乡,“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更是对国事的忧虑,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人民更渴望安定与和谐。

茱萸正少佩,折取寄情亲。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溢满了真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充盈着相思之苦。文献记载,李清照将此词寄给夫君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与古人的风花雪月、幽怨凄清相比,毛泽东主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就显得尤为豪迈、铿锵;而朱德总司令“奇花独立树枝头,玉肌冰骨眼底收。且盼和平同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也为重阳诗词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笔。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含有久久长寿的祝愿。“九九敬老”语出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九九敬老”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新的内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989年,我国又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使这一天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粟,当筵题句傲刘郎。”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很多儿女无暇照顾自己的父母,适逢重阳这个特殊的节日,“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诗词中的魅力重阳

文/艾兴君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了重阳登高望远的日子。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故而有寓意长久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向世人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魅力。

在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是他17岁时所作。当时,诗人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但是他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未完全团聚。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重阳赏菊诗是重阳诗词的主要内容之一。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陶渊明重阳赏菊时咏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的即兴诗,个中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重阳节到来时要回来赏菊。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赏菊品菊的情趣,语言隽永,诗意清新。

重阳登高诗也是重阳诗词的主要内容。唐朝诗人朱庆馀在《旅中过重阳》中写道:“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登高眺远,让人心旷神怡。杜甫的《登高》,被认为是写重阳登高的第一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更是传唱千古。此时,杜甫住在长江畔的夔州,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重阳饮酒诗也是诗人常写的主题。王勃在重阳节滕王阁聚会上,写下不朽名篇《滕王阁序》,其《蜀中九日》写得更为传神:“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更有“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佳构。李清照的《醉花荫》更是千古传唱:“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将苦苦思念郎君的一代才女借酒消愁之状刻画得淋漓尽致。

毛泽东写的重阳诗,情调与古人截然不同。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一词中,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敌制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写下了“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不朽诗篇。“人生易老天难老。”重阳节似乎总和“老”字联系在一起。年老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个不可回避、终将面对的人生课题。“老”不仅是一种人生状态,同时它也凝结了岁月沉淀的知识,以及时间打磨的智慧。

千百年来,这些诗词为重阳节增添了无限光彩,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重阳的独特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重阳食蟹赏菊黄

文/胡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过重阳,最令人遐想的就是食蟹赏菊。古人有诗云:“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蟹饮酒菊花天。”晋代隐士毕卓曾有诗写道:“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可见前人对在重阳节赏菊食蟹是津津乐道的。

前几天,老友张跃给我打来电话,约我到他那里去吃河蟹。张跃的家乡在渤海湾边的一个小渔村,有河流从他们那里入海,溪流网布,芦苇丛生,是河蟹孳生的好去处。每到深秋季节,我们几个老友就如期而至,到他那里去享受几顿青虾河蟹。

赴约之前,我从县城购来几瓶山庄老酒,以体会曾几诗云“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樽前第一流”的风趣雅兴。聚会那天,我们登上了当地号称“小檀香”的月坨岛。来到岛上,一幅“万顷碧波澄澈,百鸟飞翔讴歌,芳草野花接疏林,小桥曲径连木阁”的风景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落座在苇庐水榭之中,桌上,尖团彤红;窗前,菊黄怒放;窗外,碧浪清波。好友王彬在我们圈内是有名的馋嘴。他不等大家寒暄,抄起螃蟹就大嚼起来。好友赵枫是个有学问的老夫子,他一把将张跃手中的残蟹夺下,对大家说:“我们虽非文人雅士,但也不能见蟹滴涎,急不可待。何不效法《红楼梦》中史湘云藕香榭大摆螃蟹宴,众姐妹以蟹吟诗行酒令呢。”我立即表示赞同,笑着对张跃说:“‘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你要吃蟹,先拿诗来换。”张跃不服气:“别看你们都能之、乎、者、也,难道我怕你们不成,作就作。”他停顿半刻,张嘴说道:“张牙舞爪谁人惧,看你横行到几时。”说完,拿起螃蟹咀嚼起来。接着,赵枫以“菊·蟹”为题,作了一首“醉花吟”。“飒爽金风拂卉秀,叶翠黄花瘦。肥蟹伴琼浆,聚友相酌,醉把私情透。今又重阳思旧友,缘孽源秋后。秋菊做兰花,心赠伊人,伴月龙须诱。”赵枫刚将词吟完,督促我披挂上阵。我并非攀风附雅之人,不熟谙那种老八股的东西。但不作诗就不能食蟹,为了一饱口福,也只能滥竽充数了。我思索良久,勉强凑合了一首七绝:“金樽泛起菊花酒,玉碗飘来蟹籽香。群芳赋螯行酒令,众友效娉啮肥螃。”就是这样,诗行三首,采过五味,桌上已是蟹碎瓶空,杯盘狼藉。

饭后,我们驱车来到当地一处有名的植物园赏菊。重阳观菊乃一雅事,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历代文人墨客咏菊抒怀的名篇佳作连篇累牍。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杜甫于风烛残年,赏菊兴致不减,最后一次重阳赏菊,一连赋诗五首,写下着名的《登高》一诗;还有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气概冲天。

我们来到赏菊廊,但见百菊锦簇,游人如织。那菊花有紫色、墨色、酱色、橙色、黄色、白色之分,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五彩纷呈。那黄色如黄龙探爪,白色如玉蛟张须,墨色如黑蝶分翅,橙色如剥壳嫩橘。我们那位老夫子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当众吟出七律一首,题为“咏菊。”“陶令采菊东篱下,黄巢作赋百花杀。吴生妙笔涂龙爪,苏轼荆襄见落花。墨客文人多菊颂,攀风附雅意风发。唯有毛氏添新意,战地重阳赞黄葩。”并以此诗结束了我们的这次聚会。

乡村里的重阳

文/冯秀兰

年年岁岁,今又重阳。

九月九日,一个今天人们眼中代表长长久久的吉利日子,儿时的我,却并不知道这一天是重阳节。

幼小的记忆里,记忆中的重阳是那么繁忙。入秋后,人们忙着掰玉米,忙着拾棉花,忙着轧豆子,忙着刨花生……从一进入农历八月份开始,人们就忘记了白天黑夜,一门心思地下地收取一年的口粮,一直要忙到麦苗长出很高了,还有些人家的棉花没有拾完。所以,忙碌的人们顾不得出游赏景,顾不得登高远眺,顾不得观赏菊花,顾不得遍插茱萸……更不见有人家多么隆重地过这个重阳节。

儿时记忆里的重阳节,我们家都是在田地里度过的。母亲带领我们兄妹在田地里,带着为财神做寿的礼物——烙成的焦饼(据说重阳节是财神的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借着皎洁的月光拾棉花、掰玉米、刨花生……我们边干活边吃着薄薄的酥香的焦饼边进行着各种游戏:成语接龙、猜字谜、故事会、演唱会……欢笑声中,我们忘记了劳累,忘记了时间,似乎也忘记了我们自己。

重阳,无论人们有多忙,都会在这个特定的日子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这思念,或深或浅,或浓或淡;这情怀,就好像这个深秋季节,她谱写着每一个思念者的心歌,托鸿雁,托落叶,托明月,托秋风……

记忆中的重阳,给了勤劳的人们无尽的深情和无尽的诗情画意。

我在想象,下一个重阳,又将会是什么样……

九月九 酿新酒

文/常书侦

有歌谣唱道:“九月九,酿新酒。”在我的故乡,中秋节月饼的香味还未散去,乡亲们就开始准备酿新酒了。

重阳时节,玉米、小米、高粱米等新粮已经收打完毕、并晒干入仓。用新产的粮食酿酒,庆祝丰收、过重阳,是乡人最看重的节俗之一。乡亲们酿制最多的当属米酒,因是用金灿灿的小米酿制,又名黄酒。古人云,“小米乃养人之最”。用其酿酒,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酒精含量低。不仅男人喜欢饮用,就是女人和孩子也能喝上一碗半碗。除了一般饮用外,还可当中成药的引子。

小时候,日子虽然紧巴,但酿米酒习惯却从未中断过。每逢重阳佳节,家家户户酿酒忙,街头巷尾闻酒香。最不济的时候,几家也要合酿一坛米酒。我最喜欢看的画面是——豁牙的老奶奶,头上插一两朵小盏菊花,笑眯了眼睛。一碗米酒,她一仰脖便喝了下去。全家人看着,欢喜不已,更有小孙儿拍着手在唱:“老奶奶,喝米酒,喝了能活九十九。”此时,屋外秋阳高照,房檐上有花喜鹊在蹦来蹦去,农家的日子幸福、温馨。

长大后,离家到外地工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总会收到父母从老家给我寄来的香甜米酒。揭掉层层包裹,倒出一杯米酒,立刻,家的味道和着米酒的香甜,扑面而来,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不由得想起父母辛勤的劳作——犁田、耙地、播种、间苗、除草、灌溉、捉虫子,或头顶烈日,或风里来雨里去,伺候着玉米、谷子以及大豆、高粱……更难忘他们酿米酒时的情景——将刚刚收获的米粒倒进大瓷盆里用温水浸泡一夜,之后捞出来沥干,装进大锅里蒸熟、晾凉,然后拌入适量的酒曲,装入缸里,用棉被捂住发酵。三五天后,若有若无的酒香便鬼鬼祟祟地钻出棉被的缝隙,满屋子地乱窜,母亲就笑着对父亲喊道:“他爹,酒来了!”于是,一家人就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正是:九九重阳米酒香,喜坏老爹和老娘。自古农家多辛苦,汗水浇出好时光。

耐寒唯有东篱菊

文/谢新正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遍地黄花分外香。秋高气爽的重阳清晨,登高望远,把一个古老的节日紧紧拥抱,让无穷遐思,插上想像丰富的翅膀,自由遨翔。

思绪大穿越,回到登高望远蔚然成风的盛唐时代,与诗人骚客文人画士,把酒赋诗,心境辽阔,领略无忧无虑的重阳快乐生活。

耳熟能详的重阳故事,再熟悉不过的名人名句,着名诗词与文章,王摩诘《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的意境,就不须再去吧,那境界,早已人满为患,妇孺成群,就连呀呀学语的童稚,也能倒背如流,没齿健忘的老人,也会振振有词,一回又一回的背诵;甚或蓝眼睛,长鼻子的老外,也能轻松秀一回,伊伊呀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登高望远在大唐的重阳节里,遇到的尽是熙熙攘攘的登高人群,上了年纪的人们,将这一天当作自己的节日,遍插茱萸,开怀畅饮菊花酒,潇洒走一回。登高望远的兴致,登高望远的快乐,登高望远的意趣,溢于言表,那一份乐观与从容,自信与豁达心,遂成为一个积极进取时代的鲜明文化符号。

重阳节里,从中老年崇尚健康长寿幸福吉祥的笑脸上,觅寻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人生的思考与进取。不论着名的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业余诗人,个个皆可成为触景生情、赋诗吟咏重阳的高手。九九诗作,不论是格律诗还是乐府,抑或古风绝句,皆玩得炉火纯青……

一幕幕动人画卷,于一行行小诗中发芽生长,遍地开花,绽放成眼前黄灿灿的金菊山野。朝阳里,金灿灿山菊花,开得如醉如痴,烂漫自信,令人感动重阳的忠诚与守信。秋风习习,秋高气爽,山菊烂漫了,红叶陶醉了,苍松翠柏,做着傲霜斗雪与寒冷拼搏的充分精神准备。一只小小的花蝴蝶翩翩起舞,迎接又一个朝霞满天的早晨;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一条铺满遍地黄花的登山路上,登高者一步步攀登,一步步爬行,虽然气喘吁吁,有的大汗淋漓,却不肯停下坚定果断的登高望远步伐。

金黄的山菊,一路芬芳迷人,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与美丽楚楚动人。小小花瓣,纤弱的枝杆,看似弱不禁风,却坚定有加,守住心房,努力向上,在风起云涌的晚秋时节,了无一丝惧寒怯冷心理。烂漫山菊,仿佛专门是为一个重大节日摆下的辽阔无边迷人花坛,引领登高望远的人们,穿云破雾,登上辉煌,仿佛要带领登山者奔向遥远的古代,与诗人对话,与词人唱合。与那视诗歌成为一种生活必须品,率性纯真的古人唱合,是何等的快乐,超凡脱俗!

金灿灿山菊,在秋风中摇曳,在阳光下继续自已的展示事业。一只小小的蜜蜂,在花蕊中采摘着甜蜜的糖分,准备去酿造更加美好的甜蜜生活。劳动者的尊贵与自豪,是不须用言词做任何修饰,不用过分华丽的词藻做粉饰。

金灿灿的山菊,不因人的关注或冷落,继续竞放,是那么的专心致志,不辱使命。是那样的令人心情振奋精神抖擞。登山的人群,大多是四五十岁,乃至花甲之人,更有年逾古稀者,加入行列。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山坡上暖暖流动。面对高山,唯敬不叹,发誓要登到顶峰,领略一个特别值得纪念节日的无限风光。

一路黄花,一路歌声,一路不了重阳情。听,一曲脍炙人口的调子从古代传来,那是一代大文豪、文起八代之衰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吟咏,“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是啊,寒露已过,霜降即临,要不了太久,就会是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日子,漫山遍野的山菊花,依然灿烂夺目,给人自强不息,永远抗争与努力启迪,何等振奋人心!

眨眼间,“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那是唐乐府高手着名诗人白居易在放声歌唱,只有静心倾听,才能听出那神来之韵的奥妙。

山巅,一户人家门前开满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玫瑰红色的菊花,鲜艳硕大的花朵,压得细细的枝杆在风中乱颤,似在欢迎登高望远的人群,隆重纪念一个重阳的来临。

一个有菊花就会有行人,有欣喜的地方,一个有菊花就会有故事的重阳节,就这样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拉开帷幕,让登高望远的人们,继续登高望远,纪念这样的一个使自己忘记年龄,永远年轻的传统节日。

九九重阳

文/王长江

湿漉漉的目光,搁浅在农历九月初九的日历上。

注定今天的情绪,泛滥成灾。

那棵唐诗里的茱萸草,鲜活至今,一直被远方的亲人们用思念精心喂养。

潜滋暗长。不言愁的心志,左脚刚还是少年,右脚却已跨进中年。

一颗不甘平淡的心,以不更事少年般的绝决,从七年前的人生站台出发,独自行走江南。

背向熟稔的炊烟,背向比炊烟还柔软的慈祥,逆着古训,期待在嘈杂的尘世,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

十月的江南,桂花比桂花更深的香,以及菊花比菊花更深的艳,一次次让我迷失。而远方,盛产贫瘠的故乡,草叶挂着晶莹的寒露,虫鸣比现实更接近真实,又让我不知所措。

魂牵梦萦。那些浸染亲情的乡愁,原来是日夜积淀在骨髓里的无眠。

一世情缘。电话的那头,是惯常的平安。

透过写字楼八层的幕墙,透过一切事务的纠缠,遥望北方,比江北还北的地方。母亲那三亩拾边地的玉米,是否颗粒归仓?那些一垄一垄吮吸过雨水吮吸过汗水的黄豆荚,是否籽粒饱满?行动不便的祖母,此刻是否端坐在丰收的中央,笑捋葵籽?

哦,九九重阳,其实是一种责任,一种幸福,一种牵挂。

九九重阳,久久祝福我的至爱亲人们:幸福安康!

重阳重阳,双重力量

文/季诵华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意味着又一个老年节的到来。弹指一挥间,自己已经度过了两万多个日日夜夜,老之已至矣!自己却尚属不觉。但毕竟人已退休,发已花白,眼已老花,脸已不嫩,身已染病。想当初,幼年玩耍,少年无忧,青年奋发,中年忙碌,一一历历在目。如今,那“六一”,那“五四”等节日渐渐离我远去,却徘徊在“重阳”时节,难免感叹一番。不过,转念一想,人生总归要衰老,年龄难以逆转,何必作茧自缚?

那一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正是爬山登高的好天气。我和小儿子一起精神抖擞地向山上赶去。小儿子生怕我跑不动,在旁边不时地鼓励我。我对小儿子说,别看爸爸已经六十好几了,从小就养成“少坐车,多走路”的习惯,之前还登上泰山极顶。不过说归说,毕竟有些年纪了,还是要认真对待的。于是,我调匀呼吸,深深吸一口气,再深深呼出去,大量补充氧气,倒不觉得气喘。我利用学到的经验,就是上山时,不小跑步,而是采用“大步快走”的方法,保存实力,保留精力,留有后劲。身体微微前倾,调整重心,就不至于走得很累。小儿子到底年轻,又在武警部队里锻炼过,登山是家常便饭了,我在年轻人的旁边不服老,也就走得轻松。就这样,我们父子俩渐渐登上了山顶。

如今社区建设日新月异,新鲜事、感人事层出不穷,常常激励着我。热情油然而生,时时会为社区活动宣传宣传。我加入了党员志愿者的行列,被选为基层党支部委员。为社区做事,每天都似乎很“忙”。老乎老,自己觉得似乎不再老。妻子说我好像“后生家”一样。她弄不明白我哪来那么充沛的精力,那么大的动力,那么“忙工作”也不累。我笑笑,没有回答。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如今社会充满阳光,只要老年人自己开朗,重阳重阳,就变成双重的力量,夕阳也会像晨曦一样,大放光芒。

念旧

文/十年

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就生活在山的脚下。

今日,秋高气爽,真是个爬山的好日子,一口气爬到山的顶端,边喝美酒,边思念远方的人,即便那没有茱萸插在发间,也可以用青草叶子来替代。

可惜,今日我并不能出校门,只能望着似远似近的山,在心中想象着在山之顶端那豪情肆意的美滋美感。

早晨,突然下起了小雨,使我走出先前坐着的小亭,来到了教学楼中。因为雨水是渐渐变大的,掉落的频率也在逐渐增长。

下雨了,心淡了,想到了远在他方的亲人与多年未联系的友人,在平时就念旧的我,今日更加念旧,思念那应该思念的人,即便不知他们是否在思念我,总之,我是在思念他们,这,已经足矣。

今天的重阳,或许是我在学校生涯中的最后一个重阳之日了,因为我的大学的生活即将结束。现在,我在忙着找工作,想着走出校园就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毕竟,先安定最为重要,那样才可以求得更好的发展。

看着茫茫大雨,我有些想家了,即便我经常对朋友说我有野人的性格,我不恋家,我喜欢自由自在,离家远远的这类话,但,那些话也只是说一说罢了。我又何尝不想待在父母身边,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好好生活。可是,我还不能回去,因为亲人们希望的我是在英语方面有很好发展,因为最初我学的专业是英语,只因为家中发生火事,我几乎一蹶不振。后来,我发誓要用十年成功,并换了专业,学习汉语言文学,没有老师,全靠我自学。但这些,我没有跟家人说,因为他们一直是期待着我的英语很好、极好。再说,跟他们说了,也不会懂,我撒的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因为我学了我所喜欢的,从学习到现在的写作,我都是在进步着,在成长着。

有时候,我怕回家的原因,是怕父母失望,他们一直认为我是长不大的小孩,也认为我没有什么大的能耐。他们还是一味的认为,名牌大学的学生好,毕业后,工作也一定会找得好,而我,只不过是一个自考生。但是,我在心底一次次地说,我不会比别人差,因为我知道,我姑姑家的孩子以前学习好,现在因为条件优越而放松了。如果让他们跟我比比打算盘,跟我比比文字功底,看是谁厉害?但是我不愿这样去比,因为,我已经厌烦了比来比去的事情。

夜深了,睡在我下铺的同学已经熟睡,我摘掉了我的面具,那面具上刻着的是微笑与坚强,现在的我,是真实的我,脆弱的我,没有谁可以透过我的面具看到我真实的内心。

有咸咸的味道流进了口中,因为每次想到家的时候,我就会有这样的滋味,这个时候,也是我压力感最大的时候。父母对我的期望,对我的叮嘱,还有在我记忆中家人所谈及比人有多么好时的眼光,就让我心中的滋味不再那么的单一了。

今日、今夜、今时,都将过去。重阳日、重阳夜,也即将过去。明日,当我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看到的将是新的一天,新的太阳,也会有新的心情!

国庆黄金周邂逅重阳

文/王茂平

今年这么凑巧,国庆黄金周邂逅重阳。就在这双重的节日里,我们举家欢天喜地的。七叔不顾年迈,不顾舟车劳顿,携子挈孙由侄子任德陪伴从省城回归故里,我的大儿及儿媳也与亲家母一起从新会过来过节。

为了迎接亲眷,一向慵懒而又从不大讲究的我们,却做了一些筹备工作。先里里外外的打扫卫生,大有上头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之前那样做足的清扫工作,从地板的打扫拖抹到门窗的擦拭,从地板到天花的打扫拾掇,认真认真再认真,细致细致再细致。再是添置一些坐具,因为咱家家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大厅里只有一套上了年纪的木头沙发,一长两短,之外就是一些“散兵游勇”(凳子)。来了六七个人,那就无法安坐了。因此,我便添置了四张塑胶椅,两红两蓝。因为大厅名不副实,逼仄狭窄,急时端出来使用,平时可以叠起来,不碍处。三是询问他们的归期以及日程,为七叔一行预订下榻的宾馆。

国庆节那天,妻子一大早就起来,烫鸡宰鸭,忙得不亦乐乎。我则去商场买回些酒水、饮料、水果,为他们接风洗尘。之后电话询问他们启程的时间。儿子说,他们为了回避高速高峰早上五点钟就启程,预计十一点多,至迟十二点回来吃中午饭。七叔说,他们早上六点多一点从广州出发,估计下午两点多就可以到达。下午在我家吃过饭,便到长岭荔枝根看望他94岁高龄的姐姐,我的姑母。因为第二天,适值重阳,除了到平太新屋看望他的十妹及妹夫外,还要回到故乡水蓊根走一趟,见一见村里的老人,并专程到松木岭祭扫一下他的父母,给他们的陵墓培一点土,以尽他们作为儿孙的一点心意。此外到文龙水尾与大部队汇合,祭拜十四世祖婆。

七叔他已经多年没回来了。堂弟海鹏已隔了整整二十年,祖父去世那年他回来尽孝。他出生省城,长大省城,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对故乡,对父老兄弟,近似陌路。侄孙启誉从未返过故里,只是我们大儿新居入住时,他和他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前来新会道贺,我们才见过一面。说来惭愧,因忙于生计,我们作为侄子侄媳的更少走动,很少抽空前往看望叔婶大人。本是一家子,但因天各一方,七叔他们仨千里迢迢回来,也算是座上宾了。为他们接接风洗洗尘,确乎情理中的事。

那天,时钟已至11点半,午饭已基本做好,就等大儿子夫妻及亲家母回来就餐。我们平时是11点吃中午饭,今天例外,国庆节一家子共进午餐那是久违了的事,饶为难得。小儿晓文在室内来回踱步,一如饥肠辘辘的人迫不及待。外孙家乐欢欣雀跃,喋喋不休地叨唠着大舅父大舅母,盼着他们给他带回的汉堡包或肯得基什么的。电话过去,儿媳锦嫦接了,她不时的长吁短叹,说:一味的塞车,塞车,还塞车,如今仍在路上待着,待着,还待着……十二点过去了,一点过去了,两点半过去了。电话接二连三的打过去,他们说,还是如此,路越来越挤,长龙越来越长,我们已吃了点东西,午饭不必等我们了。七叔那边,从广州一出来就塞车了,高速变低速了,他们不住的来电话,问晓韬前面的路况如何。看来,不到下午五点,是回不了那务的了。

等啊等的,一直等到下午四点半,晓韬他们才回来,但到的是化州,大姐为他们接风洗尘。晚上六点才回到家。八点钟光景,七叔回电话,说他们才回到茂名,粒米尚未落肚,他们已很疲劳,晚上唯有下榻茂名大酒店了。至于,那务宾馆预订的两间房,唯有让晓韬他们及晓韵母子仨“享受”了,反正住宿费已交,不住白不住,谁这么就让店小二白赚呢。

七叔他们这次返归故里,国庆节这天中午就餐我家,下午探望姑母的计划不得已被取消了,而一系列的行程就紧缩于第二天了,我真为他担心,一个这么大年纪的人能否吃得消。

王荣二叔来电叮嘱我,晚上不要电话打搅他们,让他们好好休息。

从茂名到那务有七十多公里,路况又差,至少也需一小时。我估计七叔他们奔波了一整天,起码要早上七点才能回到我这里。殊不知,他们六点半就回到了,晓韬他们尚在梦中。于是乎,我急催孩子们起床,与他们一起共进早餐。

尔后,我和任德便陪七叔他们直奔荔枝根。车子刚到姑母家。表兄庆彪见我们来了,看得出,他高兴极了。他忙着沏茶,让我们喝,说,姑母刚才还在家里,她过邻家玩去了。说完,便找人去了。不消一袋烟功夫,姑母她老人家回来了,表兄大声说:“阿妈,您看,谁来看您了?”我们走下阶梯,忙迎上前去。只见姑母神情慈祥,身板硬朗,腰不弯背不驼,他站在那里,两眼眯成一条缝,打量着我们。

七叔紧握着她的双手,问,“您认得我吗?”

姑母上下打量了一阵子,眼里溢出了泪花,高兴的说:“哦,这是七舅爹!是什么风把您吹来咱荔枝根了?”

“是春(亲)风把我们吹来了。二姐,我们好久没来看望您老人家了,您的眼睛还挺好!”七叔一边竖着大拇指称赞道,一边指着我,问:“这个,您认得吗?”

姑母笑道:“认得,认得!他是咱外侄茂平。他在中学教书,常来看我嘛。”

此时,七叔拉着儿子海鹏,孙子启誉,侄子任德逐一向她作介绍。

姑母听后十分高兴,尤其得知启誉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是千里挑一的尖子。表兄庆彪让我们进屋,一边沏茶,一边介绍姑母的近况。他说姑母曾一度患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可近段时间好些了。饮食起居一切如常,胃口蛮不错。

七叔笑问姑母:“您今年多少岁了?”

她说:“我今年96了。”

七叔问:“您属啥?”

她答道:“属鸡。”

堂弟海鹏掏出智能手机,百度一下,说:“属鸡,应该是98,何止96?”

表兄庆彪笑道:“哪有这么大的年龄?她老懵懂了。今年虚岁是94,属蛇。”

看着姑母身板硬朗,耳聪目明,并不老态龙钟的样子,大家都非常开心。我心里嘀咕道,按她如今的身体状况,过百岁是大有可能的了,加之她有长寿基因(其父,我的祖父享年98)。

可天不遂人愿,于11月5日,仅隔月余,她老人家却溘然逝去。她走得那么从容,那么轻松,早上好好的,说想吃水饺,表兄于是出圩给她卖。可表兄还未回来,她却猝然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噩耗传来,作为晚辈的我深表痛心。痛心之余,为他无疾而终而又暗自庆幸。痛心的是好端端的一个人默不作声的就走了,重阳节的这次重逢竟成为永别!以后,我们的姑母就再也不复存在了!庆幸的是:一是他走得从容,不拖累儿孙,比那些虽高寿而受病魔折磨的幸运多了;二是,其姐弟俩,不知是神推鬼使让他们重逢,见上最后一面。三是中秋节我和妻子曾抽空去看望过她,而重阳节又与七叔及堂弟、侄子们来探望她。

话还得说回来,这天适值重阳节,我们离开荔枝根,便驾车直奔家乡水蓊根。与吾妻儿、儿媳、外孙家乐汇合。一行九人,先给祖父祖母上坟。按村里规矩,要先到庙里给土地八公王二国老诸神烧香,到垌尾给土主磕头,然后才给祖先上坟,上完坟后又要回老屋厅祭拜。尽管时间紧,我们还是循规蹈矩不折不扣的做足了功课。七叔他们因为觅食在外,加之年龄关系,好多年没给先祖上坟了。不过,他还是个有心人,每年清明节,他都寄钱回来叮嘱我们代他为先祖多烧一炷香,多上一坯土。这次他老人家携儿挈孙回来走走,除了与亲人团聚外,就是到他的父母双亲墓前尽一份孝心,也让他出生于大都市的儿子、孙子知道水蓊根这条根,王家这支脉……

虽时值晚秋,但这天中午却骄阳似火,天气十分炎热。登上松木岭岭顶,大家已经浑身是汗了。幸得祖父祖母的陵墓都在这里。祖父的朝东,祖母的朝南,两人毗邻而“居”,仅两丈之遥,想必两老仍同生前那样过往甚密,恩爱笃加。来到两老的墓地,我们各就各位,铲芒的铲芒,培土的培土,砸坟头纸的砸坟头纸,点香的点香。七叔也不顾疲惫、给祖父祖母行跪拜礼。礼毕,便招呼大家给祖父、祖母(曾祖)跪拜磕头。最后还给我们讲述祖父、祖母的掌顾,缅怀他们生前艰苦创业,生儿育女的恩泽,教导我们这些儿孙辈要好好做人,为祖先争光。

之后,七叔还领儿孙看望了村里在家的两位老人:王华五叔,陈瑞华六婶。与他们亲切交谈,并送给他们一点心意儿。六婶一见到我七叔,便泪如泉涌,不免撩起她老伴过早离世的心酸事。我们唯有好言劝慰。因时间太紧,见面仅仅一阵子,我们便告别他们,驱车直奔平太新屋姑妈家。

姑丈、姑妈两老早有所闻,待在屋里专等我们的到来。他们也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表弟冯德因重阳从深圳赶回来祭扫祖坟,得知他七舅父到来,也在家等候。

时值下午一时许,我们到了姑妈家。姑丈、姑妈见了我们格外高兴。他们又端茶又递水的,忙得不亦乐乎,一显农人热情好客的禀性。他们时而七哥长七哥短的;时而拉着海鹏的手,摸着启誉的头,不时的亲热着;时而又对晓韬、锦嫦夫妻俩嘘寒问暖……不多时,王荣二叔从文龙那里来电催了,他们一干人马正在那里等候我们前往吃中午饭而去祭扫十四世祖婆呢。我们只好又急匆匆的告别了姑丈姑妈。看得出,姑妈很是过意不去,尤其是远在省城的稀客,不让他们尽一尽地主之谊而深感不安。可有什么办法呢?启誉的假期仅止三天。

二时多一点,我们风风火火的赶到了文龙。王惠大哥家里十分热闹,门口“泊”着七八辆锃亮的小汽车,堂屋挤满了人,老老少少五十余。头进院子里,火头军忙着烫鸡杀鸭,砍瓜切菜。那个煤气炉,炉火正旺,飘着蓝色的火苗,发出嘶嘶的鸣叫;铁锅上热气腾腾,不时飘出好闻的肉香……

我们因私来迟了,让大家尝了些许“等待”的滋味,确乎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七叔他们这次是返乡遇上的集体活动,大伙也算“大人有大量”。因为我们毕竟是明尚公的后裔,不像一般人那么小家子气。

近二点半光景,我们吃了午饭。便随大伙赴水尾畔的铁屎嶂进发了。十四世祖婆她老人家不怕寂寞,居于铁屎嶂的半山腰。登山格外艰难,我们往往手足并用,拨开荆棘,攀援着藤萝或石头。好不容易才到达祖婆的墓地。幸得王惠大哥事先请人把坟整好了,否则,我们这一干人马衣冠楚楚的,要把坟整好也需颇费时间的。

大家七手八脚取出三牲、鲜花、水果,茶酒等祭品,砸好坟头纸,点燃香烛,齐集于拜台前。王容二叔充当主祭,他神情肃穆,好话说(祈祷)了一箩箩,大意是添丁发财,人才辈出一类的话。尔后,大家便给祖婆行跪拜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祭毕,大家便燃烧冥纸,其中有金银珠宝、香车宝马,还有家用电器一大堆……

一会儿,一捆大爆竹,在铁屡嶂上开了花,顿时烟雾弥漫;一阵阵的噼里啪啦,响声震耳欲聋……

下午五时许,我们回到王惠大哥家欢聚一堂,大碗喝酒,大块朵颐,一味的沉浸于和睦融洽的氛围中……

今年,国庆黄金周邂逅重阳,尤其是重阳这一天,见证了我们这一家子浓浓的亲情,同时也见证了我们这一“大家族”拳拳的孝心,意义非凡。

是为记。

重阳忆母亲

文/雨震

过完了中秋,重阳节就快到了。夜幕降临,幽风拂面,记忆的长河恰似一江春水在我心弦萦绕,其中最刻骨铭心的一页,始终属于我的母亲!

母亲一生勤劳、俭朴、正直、善良,为了儿女不舍得吃穿,她的美德一直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去勤奋工作,好好做人。她的育儿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让她的子子孙孙受益无穷。

做人要孝顺。奶奶有六个儿女,父亲是老大,奶奶家很穷。“我们有的,老人要先有……”母亲始终用行动执着她的信念!小时候,每到周末母亲买些好吃的东西带着我和哥哥一起回老家看奶奶爷爷,有时父亲出差回来带一些“稀罕物”儿,像葡萄干、香蕉等水果,母亲总是先挑一些好的给奶奶爷爷送去。特别是过年,母亲办年货都要准备两份,炸鸡块、炸鱼块、炸藕块、炸豆角、炸馍丸子,样样都得给奶奶家送去。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九雪下得特别大,母亲让哥哥步行十几里把年货给奶奶送去,由于雪大路滑,哥哥身上被摔的青一块紫一块。母亲就是这样,始终用她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我们结婚成家后,母亲又教育我们要孝敬爱人的父母,要善待爱人的家人。

做人要节俭。母亲一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即使在过去最艰苦的年代,母亲也想方设法变着花样给我们改善生活。做馍时母亲把白面和杂面铺成两层做成花卷,既好看又好吃。母亲做的馍团更好吃,母亲把玉米面拌着葱花在锅里炒炒做成陷,外面用红薯面裹着上锅蒸,蒸熟的馍团吃起来特别香。母亲的手很巧,常把她过去的衣服经过修改,在胸前或裤边绣一些小动物、花草样式的图案,穿在身上很好看,同学们都羡慕我穿的衣服漂亮。相比之下,那个艰苦年代我们吃的穿的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受母亲的影响,我们长大后也很俭朴,从不与别人比吃穿,摆阔气,而是能节省者皆节省。

做人要感恩助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母亲教育我们做人的原则。她时常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抱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孝敬父母、善待亲朋、回报社会。“帮助别人也是一件乐事。”这是母亲帮助别人时常说的一句话。母亲很热心肠,我小时候耳闻目睹了母亲帮助一个残疾孤儿的感人事迹。邻村一个残疾孤儿与老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很困难上不起学。母亲就经常帮助他,给他送钱、送衣服、送吃的,一直资助他上到初中毕业,又托人在工厂里给他找份工作,帮他娶上媳妇。他也很感激母亲,逢年过节不忘来看看母亲。

做人要乐观敬业。“干工作没有累死的。”这是母亲生前经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母亲最看不惯工作上偷懒的人。母亲是生铁冢乡供销社收购点的一名会计,当时收购点的工作特别忙,收购烟叶、棉花、红薯片、红薯粉条、草帽、废旧物品等,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到深夜。记忆中我们是伴着母亲那劈劈啪啪的算盘子声入睡、长大的。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弟弟出生的那年冬天,在弟弟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母亲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后,拖着笨重的身体又帮助其他人把院里收购的棉花全部搬到大棚里面,一直忙到深夜,姥姥责怪母亲不能这样不要命的干,母亲笑着说干工作累不死人,天亮弟弟就出生啦。母亲退休前,每年的先进工作者都有母亲的名字。母亲是个心直口快、心胸宽广、遇事想得开的人。她很知足,经常乐呵呵的,母亲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很严重,经常发作,去北京阜外医院做手术,因母亲的病情复杂医生都不给做手术,建议保守治疗,全家人都很担心。可母亲对自己的病情一点也不担心害怕,还是乐呵呵的。母亲去世时,脸上的表情很安详,象睡着一样,没有丝毫的痛苦。听父亲说,在北京看病时,母亲的心脏血管有7处堵塞且很严重,医生说母亲最多能活一年多的时间,因母亲心态阳光生命又多延续了4年。

九月九,重阳久!在这特别的日子,就让这一页孤舟承载着我的哀思与祈祷,告慰母亲在天之灵。让我们感谢这个传统的节日,让我们更加思念亲人,更加珍惜、善待每一位老人;更加哀思我们祖祖辈辈的先人和已过世的亲人,送去我们对他们深深的怀念和问候。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祝福天下老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幸福永远!(鹿邑县电业局任春燕)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