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美文摘抄-作文大全-情感美文-原创美文网

探访官亭林海_散文随笔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出合肥西城,瞧一眼大蜀山,穿过小庙镇,一路向西,便是官亭。再向西,就到六安了。

官亭,古名曰官停。顾名思义,就是官员下马、停轿的地方。不用说,是有来历的。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不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无论怎么解释、思考官亭的字面与字义,都是有故事的,还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

不过,真正让官亭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的,却是另一个名称:官亭林海。

近两年来,我也曾去过林海。

第一次是随同一帮人去的,从“合六路”的大门进入,看到几排整齐的树,还看到了很大一片的花。这花,赤橙黄蓝紫的,五彩缤纷,鲜艳无比。只是时间有限,匆匆一瞥,没往深处去。

第二次是自驾去的,就和太太两个人,却赶上了刮风下雨的天气。风不大,只是给雨起个头,造个势。雨却猛得很,瞬间即至,铺天盖地的倒将下来,用倾盆、如柱等词汇来形容皆不合适。那雨完全遮盖了挡风玻璃,道路成为河流,车子只能停在一隅。人呢,像是呆在掩体里的一只青蛙,无论怎么折腾,都只有尺寸之功。

很是感慨,这里怎么就变幻成林海了呢?似乎是个谜。

我是本县人,早年间的工作,或多或少地都与官亭有关。还隔三岔五地来到此地,既熟悉小镇的大街小巷,也踩踏过乡间的沃野田畴。可以说,很多地方都留有我的足迹。

不承想,退休了,没了火热的欲望,一门心思的与两个宝贝孙子厮混打磨日子。居然,很少出门,更是少有闲暇去乡村走走。于是……

“六·一”前夕,逮着儿子领着孙子们去林海玩的机会,再一次地深入林海了。

官亭人造就的林海。能够称得上海的林子,该有多大呢?

据说,林海的占地面积达到了六万多亩,核心区域就有一万余亩,涉及了好几个行政村。规划设计上,是按地势、地形、地貌等不同的特征,采取多版块,多梯级,多形式的格局。以树木、花草、经济作物为主体内容,用道路勾连,借建筑点缀,开辟成了多彩多姿,自然天成的生态园林。

一眼看去,偌大的一片林子,即便不是海,在绿色地翻滚摇曳中,仿佛就是海了。

巧了,这个地方正好是江淮分水岭的脊背之处。也就是说,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势、水系是从这里分割的。向北望,归于淮河。往南去,自是向长江看齐了。

一座写着“江淮分水岭”的石碑,就耸立在脊背的制高点上,成为一处无从寻觅的自然景观。

林海核心区域的中央处,建了一座观景亭,圆形的,两层,二十米的高度。顺着盘旋的楼梯上去,二楼便是一个可以纵览四面八方的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放眼看去,目光所极之处,多达一二百种的乔木、灌木,以及各具特色的罗汉松、银杏、腊梅、红梅、杨梅、晚樱、紫薇、垂柳等精品树木,如同一张毯子似的铺展开来,无处不在,漫野成趣。

现在是初夏时节,点染在树木之间,道路两旁,湖泊之侧的红花、黄锦等绚烂的奇迹似已收敛了。却又恰到好处的留下了丝丝余韵,淡淡幽雅。令人回味,给人畅想。

但是,在绿波与青浪的翻腾之间,依旧有着不同的色彩在起舞,在沉淀,在述说。一波接着一波的,演绎着不尽的葱茏。

林海里还有几片水域,最著名的便是丰祥湖。湖的面积有两千多亩,把一汪碧波悄然地撒落在无涯的葱翠之中,让绿色缓缓地聚集收放,让空灵幽幽地升华提炼,真乃神来之笔。

湖的周边,还建有假山、石阶、深潭、小溪、廊桥、楼阁等物体。整个看,以沃野为舞台,以湿地为背景,以蓝天为衬托。运用水的意韵,发挥树的感知,使得湖不在单调,不乏神巧。有着静如画,动若舞的趣味,不用涂抹,就是一幅立体的蓝图。

湖与湖的连接地带,还有瀑布的跌宕起伏,还有小船、游艇的悠悠划过……有了这些巧夺天工、行云流水、生动活泼的景致,林海便具有了不一样的效果。

真的是林海吗?何止是林海!是休闲、养生的公园,是一方水土滋养成的迷人世界!

我的立足点,是万顷波涛中的一块高地,也是一座欢乐岛。这个岛,距离陆地似有千里、万里。可是,抬手、伸手之间,好像能够得着蓝天。这是近呢?还是远呢?

抬起头,向林海的外延望去,感觉太过涨眼。远处的高楼、高速、高铁,还有工厂企业等其他的物体,似乎只是海外的一个点、一条线,只能构成不尽的想象,却不能作任何形式的比较,使得林海更加名副其实了。

从观景台上下来,我的心里总在想着一件已经想了很久的事。一万亩,六万亩,这是两个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哟。

千百年来,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资源便是土地。现在,土地变成了林海,禾苗变成了树木、花草。农民们去了哪里,靠什么维持生计?

我问接待的镇村干部:“农民们呢?”

他们笑了,笑得神秘,笑得轻松。唯独,什么也不说,只是领着我们向林海的纵深处驶去。

没走多远,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梨、杏等果林的包围中,突兀地冒出了一处住宅小区。一个自然的院落,几十栋交错排列的楼房,鲜活而又整齐。楼与楼之间,一个环岛,多条扩散延伸而去的林荫小道,既幽深,又明媚。大门的门楣上有几个金字:桃源新区。

一时间,还真的让人有了踏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这是哪里?”我问。

镇村干部说:“这就是农民的住宅小区。”看我发愣,他们接着话茬。说:“跟你们城里的住宅小区没什么两样吧。如今,农村人过得也是城里人的日子哩!”一种自豪感,由衷地在目光里喷发,岂不令人震惊、发呆!

我又问:“可是,没了土地,吃什么呢?”

镇村干部的脸上,表现出来的是我从未见过的自信。说:“我们这里的土地,全部纳入了林海的规划圈。但是,土地都是通过流转的方式,从农民的名下转移了。农民,便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流转收益。土地集中在经营的大户手中,他们按林海的总体设计,种植林木、花草,以及其他绿色的经济作物。农民们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在家门口工作,生活自然也就解决了。”就像是在说着一个不知说过多少遍的故事,既平淡,又轻松。

随着镇村干部的指点,我们步行出小区。一圈栅栏之外,便是林海的生产区域。一条条柏油路,都是新修的,可以贯通到每一个集中连片的工作面。

道路两旁,高低错落的林木,参齐连续的桃、梨、杏等果树,还有西瓜等绿色植物,一片片,一垄垄,均匀、平整地分布在原野之上。

面对眼前的一切,感觉很神奇,这还是农民的庄稼地吗?当然,真真切切就是曾经的黄土地,不仅有序、干净、整洁,还特别的清爽、宜人。像公园,却比公园开阔。像乡村,却没有了沉积以久的痼疾。像城市,突然感觉不到了时时困扰在身边的那种嘈杂。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同行的几个人都已钻进桃林里去了。桃树比人高不了多少,整齐划一的排列着,自然地编织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青纱帐。

桃林的出入口处有种植人家的小棚子,门口放着塑料桶和塑料袋子,随手提一个,去摘吧。我那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大孙子空着手就钻了进去,不一会儿便抱着了几个桃子出来了。桃子红红的,虽不大,却丰满、鲜嫩得很。种桃人不由分说,赶紧的用水洗了一个,塞给了他。说:“别进去了,吃一个再说!”

早已是满头大汗的小家伙,兴奋得什么似的,连一声谢谢都未来得及说,便张嘴咬了一口。我问:“好吃吗?”

他一个劲地点头,却说不出话来了。

离开了桃林,我问了一个本不想问,却又忍不住要说的问题。说:“都种树木和经济作物了,不种粮食,将来……”

镇村干部说:“林海的集中区域内,以树木、经济作物为主。林海以外,还有其他的村子,依旧是种粮食的。不过,土地也流转了,便进行了技术上的处理,由专业的大户来种。产量比过去增加了,种植的方式也改变了。”

我无言以对。不敢说,到底是真是假。

回程的路上,我驾着车,脑子里不能想得太多。不过,思绪总是收不回来。林园称林海,可能是宣传上的需要吧。即便,这林子很大、很大,也不是海。然而,不得不承认,官亭人不简单,不仅有超凡的想象力,更有不一样的创造力。

改革,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蛮干。改革,是智慧,是毅力,是踏踏实实地创造与践行。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