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美文摘抄-作文大全-情感美文-原创美文网

儿女的散文(精选21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儿女的散文(精选21篇)

故乡的大海 故乡的人

文/郑晓晖

我的故乡是南三岛。有人说,它是四海龙王遨游南海时遗落的明珠;有人说,它是千万年前地壳运动的产物;也有人说,它是南海和鉴江共育的娇儿。总之,它跟大海有着不解之缘,千万年来,它就躺在大海的怀抱里,靠着大海的哺育而生存,凭着大海的润泽而发展。

大海和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晴空万里,艳阳高挂天空,播下了万道金光。海风轻轻地吹,吹皱了无边的海面,海面荡漾着碧波,碧波闪烁着碎金般的层层金光。此时,大海是高兴快乐的,它满脸都是笑容,笑容显示出它的和善。一丝丝哗啦啦的水声,是大海在吟唱,偶尔翻起的浪花,是大海在向你献殷勤。鱼儿不时在海面上窜跳,鸥儿不时从海面划过。多么温柔,多么可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趁着大海有着好心情,故乡的人们,或驾着渔船,把大网撒向大海,或让船儿优哉游哉地漂荡在海面上,渔夫渔妇坐在船舷,把脚伸到海里,默默地垂钓,或散在海滩上挖海螺,抓小鱼小虾。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大海养育了故乡人。有时,海水由澄碧变成浑浊,此时,大海脸色变得灰暗,心情也是灰色的,连天上的云也似乎被感染了,变成了乌云。太阳有点怕怕的,识趣地躲到云层的后面去了。海在不断地发着脾气,汩汩滚滚的海水,似在呜咽,似在抽泣,连岸边的水鸟也躲到岸上的树丛去了。而故乡人却不顾大海的懊恼,依然扬起风帆,劈波斩浪,弄潮耕海,男女老幼退着步子拉大网的壮观场面,声势压住了大海的喧哗。

最可怕的是大海的发怒,那是一种何等恐怖何等震撼人心的景象啊!宽阔的大海犹如神灵变幻,忽然天昏地暗一片模糊,海空犹如墨染。无边坦荡的海面霎时涌起了无数的浪山,一浪催着一浪疯狂地追逐撞击,激荡起百尺潮头飞沫淋漓。汹涌起伏的海潮奔涌旋转,翻卷出亿万重波峰浪谷,大海就像万山飞腾倾覆分崩,像五岳奔涌怒目相撞,像彤云崩裂暴雨泼洒。愤怒的大海,吹断桅杆,扯碎船帆,掀翻巨轮飞艎,乘着狂风,扑向礁石,猛烈地撼动着海堤岸基,吞没田野山陵,东翻西滚,前涌后退,横卷四溢,冲破一切藩篱,摧毁一切阻挡它前进的障碍,溅起无数的浪花,尽情地宣泄着,轰隆隆地叫喊着,声色俱厉,摄魂夺魄。养育人的大海变成了噬人的猛兽,房屋倒塌了,田园被毁了,但故乡人没有被吓倒,以比大海更狠的劲儿重建家园。枯萎的秧苗转青了,倒塌的房舍又建起来了,猪呀牛呀,鸡呀鸭呀,更多了。

大海就像人一样,波澜不兴时,如一位温柔可人的淑女;灰头土脸时,像一位多愁善感的怨妇;浊浪排空摧枯拉朽时,就似一位敢恨敢爱的鲁莽英雄。但大海更有着超人之处,那就是它有着包容一切的胸怀。海底的高山,永远得到它的庇荫,哪怕把喜马拉雅山扔到大海,也可得到“没顶”之福。海里的生物,即使是硕大无比倒海翻江的鲸鲨,也可以在它的肚子里畅游、嬉戏、生存。再大再多的舟船也可以在大海扬帆远航。大地干旱,湖泊干涸,我们不见大海降低半分;山洪暴发,江河横溢,也不见大海增高一寸;江河溪流,齐齐奔向大海,大海也从来没有拒绝过。在我的记忆中,不管上天降下多少雨水,我的家乡从来没被淹过,因为有大海的包容。甚至在大雨过后,连岛上的污垢也被雨水洗净,流入大海,被包容,被净化,而大地就显得更加洁净温润。

大海就具有这样的胸怀,它不仅送去潮水,喜纳江河,而且包容天地,它辽阔无边而又谦卑自处,它容纳万物而又虚怀若谷。它滋养万物养育万类,它无所不有而又无所不容。故乡的人啊,世世代代受到大海崇高品德的濡染,也具有大海般的胸怀。

我的家乡是南三岛,南三岛的家乡是大海。千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南三儿女,耕海弄潮,繁衍生息,世世代代,无不受到大海的熏陶,无不承传着大海的性格。无垠的大海锻炼了海岛儿女,使他们敢喜敢怒,敢想敢干,勇立潮头,战风斗浪,立足海岛,心怀天下,一腔热血写春秋。改革开放,像为大海打开了闸门,南三儿女,走出海岛,胸怀世界,闯荡商海,敢在城市建高楼,敢与美国打官司,实现了一个个梦想,写下了一个个奇迹。南三儿女是大海的儿女,是大海养育了他们,是大海给了他们大海的性格,是大海给了他们改天换地的勇气和力量。

我爱故乡,我爱大海!

陪你慢慢变老

文/蓝云

每次走在这条幽静的小路,我都会觉得格外轻松快乐,不仅仅是这条路没有尘世的嘈杂喧闹,更因为这条路的两旁站立的是那种原始的梧桐树。这个季节,地上的梧桐树叶,片片叠叠像绣毯铺在地上,宁静中透着美艳。走在这条路上不仅仅有怀旧感,更有心灵释放的快慰。

每个周末我都会走过这条小路,去看望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始,父亲的右手有些抖,看过医生也查过百度,说是老年性的,无法根治,但不影响生活。可是,没过多久,便见他的右手抖得更厉害,连右脚也有轻微的抖动。虽然父亲还是对我的到来嘘寒问暖,我却觉得父亲老了,以前那个英俊儒雅满腹学识的父亲真的老了。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一家之主,虽然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小家,也都成了各自家庭的男女主角,可总抹不去父亲的顶梁柱角色。父亲行伍出身,从小饱读诗书,16岁从老家走出,以后的岁月便是四处为家,他最年轻最美好的年华就在那身军装里。1949年他所在的人民解放军二野解放大西南,他从军的步伐走过了大半个中国。1950年已经行军至鸭绿江边准备赴朝参战的父亲,从师部严格的文化考核和身体体检中,被选拔去北京军事学院,参加为期两年的军事学习。毕业后便去了南京军事学院,成为坦克兵教练。记得小时候,家里的镜框和相册里,总是满满地嵌着父亲的照片,庞大笨重的苏式坦克旁边那个着坦克服英俊洒脱的年轻男子,经典的黑白照片,看着总让人浮想联翩。还有父母的合影是彩色的,母亲微卷的齐肩短发,父亲一身戎装,那些老照片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和想象。

父亲虽说行伍出身,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温暖男人,或许与他的文化修养有关,相对于今天网络语言“暖男”,父亲该是当之无愧。我是家中的小女儿,印象中,父亲就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话。父母养育了三个儿女,他们教育儿女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好好做人。传统而正能量的家庭教育,使我们兄妹三人养成了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为人处事风格和严于律自友善待人的优良品格。这个温暖的男人,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教育我们成人。上世纪70年代物质还是比较贫乏的,别说空调,连电风扇也没见过。每到夏天,父亲每晚总要起来两三次,给睡在蚊帐里的我们打扇,那把芭蕉扇留下了多少儿时的温暖记忆。江南的冬天冷而潮湿,父亲每晚都会将我们的鞋袜放到火桶里烘着,第二天早上我们便能穿上暖和的鞋袜上学。而父亲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我们给他捧上的考试成绩单和期末的“三好学生”奖状。

时间总是不等儿女完全成熟,便催父母老去。母亲去世后,父亲突然之间衰老了,还因心梗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之后,便一直在家静养,这与父亲喜静不爱热闹的性格很是相符。父亲一生爱读书看报,关心时政军事。即便年已耄耋,仍每晚央视七套军事栏目必看,每周“海峡两岸”必看,《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每年必订。父亲的军事知识历史地理知识丰富,我这个所谓的小知也常常向他请教。父亲还爱看京剧,甚至看越剧。或许父亲是在那些生旦净末丑的角色里,通过舞台人物的唱念做打,去看重人间的悲欢离合看淡人生的生死荣辱。父亲的书房里总是摆满了叠放得整整齐齐的各种书报刊,每次回家看到父亲或在书桌旁看书,或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随口问上一声“爸爸,身体还好吗?”他总是一叠声地说“还好,还好!”那个时候,我与他的心中都会充满了欢喜。

这是个雨后的早晨,我又走在这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道上,初冬的几场薄雨将往日美艳的黄叶濡染得湿嗒嗒的,如我此时的心境。父亲病了,当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指导学员练车时受伤的肺部又感染了,虽然之前也多次感染,可毕竟年老了,身体抵抗力不比从前。病榻上的父亲没有多少病容,可精神明显差了,他希望儿女时刻都能陪在他身边,可又担心影响儿女的工作,知道他的矛盾心理,我们兄妹几人便轮流去医院陪他。虽说只是和他聊聊周几几号天气之类的废话,可就是这些废话却能给父亲带来无尽的温暖。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做儿女的只希望父亲的晚年快乐幸福,即便在病榻也要让他舒适。有时,我们也要父亲回忆从前的事情,当他听说我那军营中的女儿授的军衔比他1955年授的军衔还高时,开心地笑了。时间,有时就像一面魔镜,晃一下,便改变了容颜。父亲老了,他的儿女也人至中年,而他的孙辈已成了时代的主角。

今天,我再次来这条梧桐小道走走,想再寻得从前的心情——那种去看望父亲时满心欢愉的心情。黄叶依然如此美艳,好比父亲曾经挡不住的绝代风华;小道依然幽静,亦像父亲安静美好的性情。我只想父亲早日康复,让我这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有个家——一个永远有父亲的家。然后,陪父亲慢慢变老……

把更多的爱先给父母

文/曹光雄

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作于1987年,是词作者李春利为自己编剧的电影《眼镜里的海》作的电影插曲,也是献给他卧病多年的母亲的歌曲。当时她还是个高中生,歌词中的每个句子都是有感而发,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和喜爱。近日,叶子在央视文艺频道的舞台上演唱这首歌后说:“要把更多的爱先给父母,因为我们是先做子女,后才做父母的。”这句话尤为感人,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

是的,我们从襁褓到踉跄学步,牵着爸妈的衣襟,走过春夏秋冬,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大,付出很多心血。记得我的童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过“苦日子”时,母亲早出晚归,在曹家坪砖厂做工。一日,厂食堂晚餐菜有肉,她舍不得吃,将菜原封不动地端回给我吃;父亲将家里养的母鸡下的绿壳蛋收集好,说营养好,要留着给我吃……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且厚重、深沉。他们为儿女遮蔽风雨,为儿女操心费神,哺育儿女长大成才,从不说一句累,喊一声苦。当我们成家立业,生活早把我们的父母累弯了腰。我本人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亲不在”。而父母依然健在的儿女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媒体曾报道不少孝道子女典型,令人欣慰。但当下社会,确也有些匪夷所思的怪现象,比如有人对子女溺爱有加,却对老父母不闻不问。这使我想起这样一个比喻:给树浇水浇肥,不往根浇,只浇叶,叶不堪重水重肥,反而枯萎,而根呢,却一直得不到滋润,整棵树根基不牢乃至死亡。根壮才能枝叶繁茂,就是这个理。

《烛光里的妈妈》末尾唱道:“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多惦记年迈父母,为他们做些可心的事吧,不要只是“娘肚里有子”,也要“子心里有娘”呵!

回归,回归

文/哭之笑之

那天一早他怀揣着干粮出门去砍柴,娘叮嘱道:“山路滑,当心脚下,早点回来,姆妈等你吃夜饭。”

路上遇到了打鬼子的队伍,他撂下柴担参了军,从此金戈铁马,风雨兼程。

待一切尘埃落定,他一身荣耀回乡省亲,却只见两座青冢默默守候。

在娘的坟前,他长跪不起。

后来,他在异乡扎了根,继续建勋立业,娶妻成家,儿女成行。

以他显赫的地位,出行一次必定兴师动众,然他不忍惊扰乡里。故园,回不去了;家乡,成了梦中的一抔黄土。乡音是那梦中绕梁的仙乐,无人能懂。

有时,他会独自一人坐着,用老伴和孩子听不懂的家乡话自言自语。

你能想象威风凛凛的将军有一天也会老吗?仿佛一夜之间,他衰老得不再认人,嘴里说的话更是谁也听不明白,儿女们着急:“爸爸,你不要说家乡话,我们听不懂。”

回应他们的是茫然的眼神和愈发难懂的语言。无奈之下,儿女们从父亲的老家请来一位保姆,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兼做翻译。

有了乡音的陪伴,老人最后的日子过得很安详,临走的时候他面带微笑,嘴里喃喃自语。儿女们问保姆:“老爷子说什么?”

“他说——姆妈,我回来吃夜饭了。”

一株老苞米

文/林红宾

在一条静谧的河谷里,一株老苞米在高高的梯田边上茕茕孑立。在暮秋的寥廓的穹隆下,在褐黄色的山岭的衬托下,它俨然一位痴迷的田园守望者。它如一幅萧索的油画,又像一首伤感的抒情诗。

老苞米定定地注视着我,表情凄然,似乎有一腔苦楚要对我倾诉。

无情的时光已把老苞米体内的水分和营养榨干了,所有的叶子都干瘪枯萎了,有的被秋风弄残了,宛若褴褛的衣袖,顶端的花蕊早已风干凋谢,所剩的花梗花托如同一团稀疏散乱的苍发,惟有下端尚有丁点儿绿意和生气,那些裸露的根须像老人脚背上的道道青筋,紧紧地抓住大地不放。它曾孕育了两个“孩子”——两穗苞米。苞米成熟了,就被主人收获去了。那两穗苞米的苞皮还在,那是孩子的襁褓,它舍不得扔掉,仍抱在怀里,渴盼孩子能如期而来——来年春天这儿又是一川葱茏。

老苞米与我相对无言。老苞米在料峭的秋风中瑟缩。老苞米似乎在回忆起往昔的时光。

当初,它是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两片嫩绿的叶儿擎着一粒晶滢的露珠,楚楚动人。继而,在阳光的抚摸下,在春雨的沐浴下,拓展叶片,拔节长高,丰满如竹,婷婷玉立。叶子上的流线型的脉络何等清晰,何等靓丽。片片叶子葳蕤生光,状如绿练迎风起舞。花蕊初绽,一簇金黄,馨香四溢,仿佛一头秀发。它怀抱两个婴儿,含辛茹苦地养育,还着意将其打扮,为它们戴上镶着红缨儿的帽子呢。

小蜜蜂来造访过,

小山雀与它说过话儿,

蟋蟀为它演奏过小夜曲,

蝈蝈为它弹过琴……

当然,也有劲风吹来,它为了孩子,竭力抗争,不让自己倒下;暴雨袭来,它护住孩子,逆来顺受;旱魔跋扈,它艰难地从地下吮吸水分,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让孩子夭折。养育孩子,养壮孩子,是它们家族的传统美德,是它的神圣使命。这一切它完全做到了,圆满地完成了它无愧于这一生,它理所当然地感到欣慰。

而今,美好的年华如同溪水流远了,那些多灾多难的日子也如恶梦一样消逝了,这株苞米已是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了。

望着这株老苞米,我想到了人类自身,尤其想到了乡间那些年迈的母亲,她们定然也在自家的老屋前默默地守望,渴盼儿女们能够超越自己,尽管儿女们日子过得红火,可她们老是牵挂着,她们始终把自己当成港湾,把儿女当成船。她们自知去日无多,仰望南去的雁阵,惦念儿女的冷暖,渴盼他们能常回家看看。

这株老苞米在我大脑的荧屏上久久定格,我的心里有些酸楚。

是的,不管是苞米还是人类,为了生存,为了繁衍,都会这么延续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歌吟有梦

文/杨巧丽

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和梦想一起成长,年轻的爸爸妈妈、年迈的爷爷奶奶,望着粉红色的小小婴儿,心中充满了爱的阳光和梦的期望,他们会给婴儿预设一个自己想象的前程和未来,让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实现,或没有机会实现的梦想在新生的一代身上得到实现,开花结果。于是这五彩斑斓的梦想,乘载着父母祖辈希望的翅膀,在期待和努力中,朝我们翩翩飞来。

我们在牙牙学语、步履蹒跚得感知缤纷多彩的世界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梦想和追寻:想看一看天空中飞翔的小鸟有着一双怎样神奇的翅膀,想听一听大海汹涌澎湃的涛声是怎样的震撼人心,想去高山之巅感受风的威严,想去草原深处觅寻绿的魅力……我们把梦想装在心里,写在日记中,在朗朗晨读中放飞,在浩瀚题海里探索,在实验课题中深化,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追求,在父辈们期待的目光中一天天清晰和明朗起来。

当我们的梦想和父母心中的所希冀的愿望有了差距,有了分歧,我们也曾迷惘过,失落过,争取过,甚至痛苦过。也许我们会慢慢接受父母的要求去完成他们心愿,弥补他们未曾达成的心愿;也许我们会固执地走自己的路,让父母在叹息、失望和新的期望中改变寻求梦想的方向。然而不管怎样,父母总是儿女坚强的后盾,是儿女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他们随时为儿女准备一双厚实温暖的鞋,让儿女在追梦中脚步踏实有力,可以抵挡荆棘的阻隔和寒风的袭击;为女儿准备足够的食物和水,让儿女在寻梦途中精神饱满,信心倍增。十九世纪的美国天空,同样有快乐的小鸟飞过,放牧着羊儿的小莱特兄弟仰望着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心中萌生了千万个疑问和一个梦想,希望自己也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飞翔。他们的父亲没有嘲笑、制止他们,而是用肯定和理解的方式,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不懈努力。他还和孩子们一起玩飞翔的游戏。这位具有着先知卓见的父亲的言行就是莱特兄弟梦想成真的原动力。而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和制造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则是人类向宇宙进军的一次梦想成真的宣战。

然而梦想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在我们成长的日子里,很多梦想来不及实现或看到希望的光明就被埋葬在失望的深渊,有些梦想是因我们的惰性而失去,或是因我们的疏忽大意而遗忘。然而无须遗憾,无须自责,这只能说明那些已逝去的梦想与我们人生的航标有差距。经历岁月的磨砺,我们会有更加成熟的选择,更多、更好、更新的梦想在等待着我们去追寻,去实现。所以,对于我们新的选择、新的梦想,我们应当义无反顾,执着而坚定的去努力、去奋斗。切切记住:当你紧握双手时,不要以为里面什么也没有,而当你张开双手时,你就会发现,世界已然掌握在你手中!

生活如歌,如歌的生活常常由无数个梦想编制而成,这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点。给自己一个梦想吧。让我们生活在充满希望的憧憬和努力之中,我们的前方,总会有着一个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梦想在等待着去探索、去实现。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梦想,才会为之奋斗一生,无怨无悔。

扫落叶的母亲

文/徐学平

立冬过后,天空一片蔚蓝,只有几丝游云若有若无地挂在天边。就在这样一个洒满暖暖冬阳的午后,我回了一趟老家,去看望多日不见的母亲。

风儿轻柔地吹在脸上,明媚的阳光洒了一地,老家的院落显得有些破旧,也有些空落了,只有几只刚出窝的小鸡崽像一个个毛茸茸的线团在地上滚来滚去……我搬了张藤椅在院角的石阶旁躺下。突然,一阵沙沙声由远及近,一抬眼,看见身着碎花蓝布衫的母亲正挥动着长长的扫帚清扫着院子里的落叶。

风,依旧轻轻地吹着,不时拂起母亲两鬓的白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般刺目耀眼。不知何时慢慢驼起的背让母亲显得更加瘦小而又单薄,那空空的衣袖随着母亲不时挥动的手臂而不断晃荡着……时光在悄悄地改变一切,也悄悄地改变了母亲的模样,记忆中的母亲是面色红润,体态丰盈的。

母亲,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为父亲过世较早,我们兄妹仨是她一手抚养成人的,我们的孩子也是她一一带大,而母亲却在一天天地老去。常年操持家务,照看孩子,超负荷的劳累让健康透支,也让她渐显衰老,身体远不如从前硬朗,听力、视力明显下降,电视声音开小了,她根本听不到,只能看到模糊的画面。调皮的孩子们环绕在母亲周围,母亲总是耐心十足。

想想母亲这样的年纪,是最需要有人关心照料,最需要有人陪她说说话、聊聊家常的。然而,母亲还得为我们的孩子整天操劳烦心,还时常牵挂着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母亲那张满是岁月沧桑痕迹的脸上只有慈祥的微笑,没有丝毫的愁容。这不由得让我心里涌上一股隐痛和一份自责,不觉间眼眶便有些湿润了……幸好,母亲,是背对着我的。

已近中年的我们,不管自己有多脆弱,也是不肯在母亲面前显露出来的。靠在正屋的门沿边,肆意打量着眼前这个最亲最爱的人……又一阵风吹过,本已干净的地面又铺满了梧桐的落叶。叶片在风中飞舞着,盘旋着,是在向树诉说那满心的不舍吗?然而,梧桐树却一直静默无言,只管把那些脱光了叶片的枝干突兀地伸向天空……

这像极了天下的母亲,她们辛苦哺育了成群的儿女,却无奈地看着长大的儿女们散落天涯,而她,只有把难以言表的失落和牵挂镶嵌在日渐增深的一道道皱纹里,然后拧成渴盼儿女们快乐幸福的默默守候。

晋南花馍

文/张岩

花馍也叫面花,最早用于祭祀。晋南民间蒸花馍的习俗,已延续了上千年。品种有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等。花馍可食用,可观赏,是人们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以豆子、红枣等为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普通的剪刀、梳子、顶针、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每逢红白喜事,满月贺寿,主人家总是提前淘麦磨面,请来村上的花馍能手前来帮忙,展示绝活。一团团白面,在花馍能手的捏制下,变换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花馍。

以面食为主的晋南人,不仅在花馍的蒸制上达到了极致,而且对花馍的寓意、吃法也有着不同讲究和说法——

大年夜、正月初一,要吃枣花馍。据说,吃了这种用红枣和麦面捏制而成的花馍,在新的一年里,能增长智慧,遇事心有主意,办事事半功倍。

元宵节蒸馄饨馍。吃了它,一家老少平安,四邻和睦相处,亲情融融。

五月端午艳阳天,要蒸老虎馍。老虎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强盛的象征。吃老虎馍,晚辈都能像山中老虎一般,虎虎有生气,长大成大器。

六月六要蒸莲花馍。寓意吃了后可明辨是非,踏入社会能出污泥而不染,品行高洁,清白一生。

八月中秋节,要蒸月饼馍。吃着月饼馍遥望圆月,家乡亲人思念远方亲人,远方亲人不忘故土亲情。

婴儿满月要做鼓鼓馍、枣长花馍,鼓鼓馍象征从此敲响了人生征途的鼓点,枣长花馍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殷切期盼:快快成长,早成栋梁。

周岁娃娃要做鱼儿馍,寓意生活富裕。一岁食鱼,岁岁有余。孩童十二岁时要做项圈馍。民间说法:项圈就是护身符,吃后可护佑儿女顺利度过人生。

青年人结婚,蒸的是花糕馍,有“九凤朝阳”、“九龙戏珠”等,花糕上捏制有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等,活灵活现,象征夫妻生活幸福美满。

老人们过寿,蒸的是桃儿馍,外形好似一颗心,象征儿女向长辈敬献的孝心。昔日父母呕心沥血育儿女,如今儿女长大成人,亦把自个儿的爱心奉献给老人,愿长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当老人离别人世,家人要蒸豆包馍,用以祭奠。豆包即把人一生的功过全部包揽在内,犹如一个句号。

千姿百态的晋南花馍,向人们讲述着在一方土地上繁衍的古老的食俗、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浓浓的根脉情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母亲是代表

文/方自咏

母亲是大集体时代有名气的女强人,也曾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麻城县“人大代表”。母亲一字不识,但她思想高洁、行为高尚,为国家、为集体、为家庭、为儿女,她做到了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含辛茹苦、鞠躬尽瘁。

那是1959年的冬天,母亲从更苦难的娘家河南逃荒到我们村上,当时“大米粥里插得住筷子”是我们村民日子最富裕的象征。母亲的遭遇引起了我奶奶的怜悯,于是奶奶便收养了母亲。这一年,正值县政府组织上万人的庞大队伍,兴修我们村所在地的黑龙潭水库,母亲和父亲便作为我家的壮劳力上了水库工地。母亲娇小的身躯像小燕子一样穿梭在水库的大堤上,活跃在比母亲手臂粗得多的石硪木柄上和热火朝天的叫硪号角声中。

“哟喂——哟嗬嗬嗬——嗨嗬嗨,同志们来打起也来也——哟嗬嗨,用我们的也——汗水也——筑呀新嘞大堤哎……”

母亲清脆、尖亮、悠扬的叫硪声,震撼着16个壮汉同心协力扬起粗壮的手臂,举起七八百斤重的石磙子,坚实地夯击在大堤松软的新鲜泥土上,一上一下地紧筑起人们心灵中牢固的大坝。

母亲十六岁的花季,就是这样融进了如火如荼的水库工地。激动人心的开闸时刻,村民们说那奔泻的库水是母亲飘逸的长发,是母亲奔放的青春,是母亲褶皱的容颜。

1961年的春天,母亲无怨无悔成了我家的主人,奶奶喜笑颜开。从此,母亲也成了我家的“准工分”了;于是,母亲也成了生产队的“准劳力”了。

早晨,生产队长那一声声幽长的哨子声在村庄上空呼啸盘旋:“出工啰,出工啰,迟出工扣工分啰!”母亲便一骨碌爬起来,高高兴兴地随着出工队伍“日出而作”;傍晚,生产队长那一声声沙哑的喉音又在田畈上空恹倦飞旋:“收工啰,收工啰,明日早点出工啰!”母亲便又高高兴兴地随着人们回家“日落而息”。

“嗨——哧——登沟走!”母亲鼓足精神,扬起牛鞭,俨然一个强悍的男人,用一声声尖脆的声音,吆喝着老黄牛精神抖擞地飞奔在田野上;“哇——哧——转弯走!”母亲额上那飘香的汗水,湿透了乌黑的长发,一滴一滴地飘落在老黄牛的尾尖上,滴落在木桦犁的木柄上。

母亲的身后,翻滚着一串串沃水和一撮撮泥土水乳交融的欢呼声;母亲的脚下,飘扬着一滴滴汗水与一片片希望和谐弹唱的乐曲声。

这幅耕耘图,是母亲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集体才十七岁的花季开始画起,一直画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责任田地到户已年逾半百的暮色中。母亲纤纤的手指扬起那柔韧的牛鞭,一直扬到手指粗短身材如骨瘦嶙峋的山脊,这一扬就是三十多年。

1980年的春天,是母亲被选为光荣的“人大代表”的时刻,当时的老县长杨学义亲自来到我家向母亲表示祝贺。他亲切地握着母亲粗糙的手,深情地说:“孙代表啊,你不愧是麻城人民的好代表啊!你不仅是全县有名的‘劳动模范’,而且是全县有名的‘养猪能手’和‘豆腐专家’,更是全县有名的女强人啊!你为全县人民致富带了个好头啊!希望你继续当好劳动人民的这个代表啊!”

母亲为家庭致富,为儿女读书,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做豆腐,喂肥猪,种药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开辟增收的多种途径,这些艰苦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终使母亲的身骨彻底地垮下来了。六十花甲,严重的高血压、恶劣的气管炎、突发的心脏病等多种病魔,苦苦地缠绕着母亲,再加之可恶的风湿病致使母亲中风瘫痪!

农历腊月二十八,是母亲的生日。就在2004年这个应该充满喜气、应该充满春节气氛的日子里,母亲过完了自己人生最后的一个生日。她面带酸苦的微笑,拄着拐杖,站立在院子中央,凝望着雪花纷扬的天空,对着身后的儿女们说:“你们要好好地劳作啊,如今多好的政策,希望你们能够早日致富啊!”于是,母亲痉挛地挥动着无力的手,双眼噙满了泪花,不舍驾鹤西去……

我肚里积满了悲伤而忏悔的泪水,泪水蒙住了我的双眼,我的泪水感动不了苍天,但却感化了母亲不老的心,我仿佛听见母亲在重病中一次次对我的喃喃细语:“咏啊,我要是身体康健该多好啊!我不能劳动,不能帮你致富,还要用这么多钱治病,真的难为你们儿女了啊……”

母亲在我心灵深处,是真正的代表;母亲是代表,永远激励着我勤奋地劳作,勇敢地走向追求幸福的人生之路!

婆婆的新计划

文/李宝莲

那天下午,去婆婆家送东西,见她正在做饭,一看时间才三点半。

“妈,做饭这么早,有什么事情不是?”我问。

“没啥事情。早吃饭,早歇着。”

几天不见,婆婆拉着我的手,有说不完的话。她说,村西头二奶奶又住院了,可遭罪了,这次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东边三叔还不到五十岁,就犯了三次脑血栓,现在还没醒过来,他家儿子在外打工,这也回来了,多耽误挣钱呢。这年头,人吃的饭好,可得病也多,得了病,自己受罪,孩子赔罪,还是填不满的穷窟窿。

“我和你爸干不动累活,也挣不了钱了。俺俩合计了,往后,俺的任务就是尽量不生病,不给你们添麻烦。就先做好吃饭、休息这两件事吧。”婆婆说。怪不得婆婆做饭这么早呢。

其实,打年轻的时候起,公婆就是出名的节俭勤快人,常常天不明就起床下地干活,天黑透了才回家,不管是田里的庄稼还家里的牲口,我们家都是全村的标杆。如今,公婆都七十多岁了还种着八九亩田,不但不向儿女要吃花,还供应四家人吃麦子。去年底,他们才在儿女们的坚持下,才把两头牛卖掉,剩下两头猪养着吃吃剩饭剩菜。去年冬天冷得早,他们不舍得生火炉,也不舍得耗电,都是早早上床休息,出太阳了才起床,一个冬天才用了20元的电费。

公婆一辈子勤俭持家,年轻时,凭自己的力量积攒财富,供四个孩子读了大学。现在孩子们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创业有成。毋庸置疑,这是老人对儿女的爱的表现。年老时,保持好的生活状态,维持健康的身体,不给儿女添麻烦,这也是对儿女的爱啊。

我想到了我自己。今年女儿升入大学,前几天刚刚开学。送走女儿,像有人硬从我怀中抢走孩子一样痛苦,我难过得吃不下饭,身体很快垮下来。难道,我要给孩子一个生病的妈妈吗?难到让孩子为妈妈的健康挂心,是爱孩子的表现吗?显然,这不是我的本意,那么为了孩子,我得“装作”不想她,我得过好自己的生活。

安静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给孩子添麻烦,这是朴素的、母爱的另一种方式。

鸡过年

文/李思纯

今天鸡过年呢!

侧身望着阴雨霏霏的院子,她漫不经心地说。那会,我和她一样坐在火炉边不肯起来。我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并没有见到院子里有鸡的影子,不明白她怎么突然想到这个。

她见我没吭气,很是无趣。回身拿起小方桌上的糖盘来抱在怀里。盘里装着村上常见的芝麻糖,每到年关,人们用大背篓大背篓的红薯剁碎放在大铁锅里,加麦芽糖发酵熬煮成粘稠红黑的糖稀,年三十晚上掺些炒好的芝麻花生进去做块切片。这种糖一向是她的最爱,以往都是自己做,但自从上了岁数她就再没有力气去做这些事,只在县上买些现成的回来待客。此时,她慢吞吞的捏起糖块笨拙的塞到嘴里,“咔嘣”“咔嘣”地使劲嚼着。

“你牙疼,少吃些糖才好!”我说。

“莫事!混心焦呐。怕是要死了的!吃了上个月的药了,总也不见好。以前哪有三十天还吃药的道理,今年真是要死了呐,啥好东西都吃不成了!哎——”她看看手里捏着的糖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顿了顿,颤巍巍的放下糖盘,抹了一把嘴边粘着的糖渣站起身来。

“今天鸡过年呢!下雨,哎——”她扶着门框一脸担忧地看着外面,喃喃自语着。

过一会,她信步走了出去,站在已经打湿的院子里。风和雨朝屋这边打过来,她的腿往后趔趄了一下,又站定,单薄的身子倔强地挺了挺,将被风吹乱的短发撩到耳后。“这么冷,你背上衣服都湿了呢!”我提醒她。她默默地转身走到屋檐下,依是担忧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怕啥!打不湿的……正月初一下啥雨哟!”她嘟囔着,一脸的不甘和不满。

终于有三只鸡张着翅膀伸着脖子从竹林子里窜出来,直奔火炉屋后面的鸡圈。

“哈!你们到底还是晓得回来!”她一如见到儿女般的欣喜,尾随着它们朝鸡圈那边奔去。

实际上,她只剩下这三只鸡了。就在一个月之前,也就是她住院的时候,那时候屋里有六只清一色的乌骨鸡。她喜欢养乌骨鸡,常说乌骨鸡炖着吃是大补,逢年过节自家杀上一只,余下的还可以给儿女吃。可是,那日她头晕的老毛病犯了,被隔壁的女人送到医院一住就是上十天。等她从医院回来,就只剩下眼下这三只还勉强活着。原先也想着让儿子或者女儿回来帮她喂上一回的,可是她竟不敢说。“人都顾不上,怎还顾得了鸡?!”她能想到,他们一定会这样说她。三个儿女都忙,两个在给别人打工,一个退休了在家得带她的重孙子。她住院了,他们得轮换着到医院陪她,各家都有各家的娃娃、丈夫或媳妇要伺候,她不愿意给儿女添堵不说,更不愿意让儿女知道她还养着家禽的。

儿女们怕她摔跤或是生病,老早就不让她干活了,他们说她老了,老了就要服老。可是她一直不痛快,在她看来,作为一个农妇,喂鸡、养猪、种菜、捡柴这些都是继续活着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老了就是连这些都不要了吗?她不叹息了。叹息也没用,儿女让她进城一起住,是她自己不愿意的。

她开始尝试着偷偷地做点什么来打发白昼漫长的天光。先是收拾了原先荒芜的菜园子,种下莴苣、辣椒、葱蒜和韭菜,顺着菜园子的篱笆再栽上几窝捡柴时顺路挖回来的蕙草。后来,她托人买了鸡仔偷偷放到后院养。养鸡仔简单,只需要在房前屋后拔些青草,再给它们吃一些苞谷杂粮就能把它们养肥。打这之后,她也没那么心慌了,一整天没人跟她说话的时候,她就跟鸡说话,跟那些开着一圈圈黄花的蕙草说话,跟绿油油的菜苗说话。

如同现在,她站在鸡圈门口一边倒进去一早拔来的新鲜菜叶,一边爱怜的看着它们围在她脚边争食。

“你们今天过年哪!过年下雨……管他的,下雨你们也要吃,吃了好下蛋呐!”她笑着跟那三只鸡说。

见我站在旁边,她指给我看“喏,就是中间那只,下蛋极大个儿的!自从我住院那次之后再没下过蛋。开春了,我要多买一些好下蛋的。”

雨中思

文/刘宏伟

对古都北京而言,“温润”实在是个太过奢侈的词儿,而今天,我却着实感受了一把。从午夜持续至今,天空一直下着绵绵细雨,哗哗啦啦的屋檐水一直在梦里出入,饱含着草木芬芳的温润空气钻进心肺,清水洗尘般撩拨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舒爽。恍惚间,似又回到江南故里的错觉,耳际甚至隐隐传来早起的母亲在灶台间忙碌的声响。

早晨7点,披衣起床,呆立窗前。按往常,早已天光大亮,而此刻,除了近前有限的一片光亮外,百米开外依然是雾蒙蒙一片。雨水横流的街面上,冷冷清清的,很难见到人影。偶尔有车在水花四溅中疾驰而过,旋即倏然消失在雨幕中。下雨天,又逢周日,恐怕大多数的人还沉浸在睡梦中吧。

窗外的小树林中,高大的榆树在雨中微微摇摆,轻舒漫卷着枝叶。低矮的槐树则纹丝不动,丝毫不顾叶片上那些亮晶晶的雨滴绝恋般的滑落。石榴树散枝开花的时节,有限的几根枝条直愣愣地伸向天空,赌气一般。最享受的莫过于墙壁上的那些爬墙虎了,既有屋檐水的浇灌,又得雨丝的轻抚。惟有林间的花草似乎没有料到这场透雨的到来,显得有些受宠若惊,掉落了一地的花瓣细叶。榆树旁那几棵桃树和杏树,为给枝头上密密麻麻的已露出一个个小绿脑袋的“子女们”积蓄足够的养分,正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雨水。植物如此,可见母爱的无界。

一只浑身泥水看不清颜色的流浪狗,嘴里叼着一根细长的骨头,急急地穿过雨幕,在对面楼底拐角处抖抖泥水,汪汪地叫了两声,一只胖乎乎的小花狗就从拐角的洞穴爬了出来,急不可待地啃起骨头来。喜鹊们似乎也为这场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躲在浓密的树叶和屋檐下,喳喳喳地叫个不停。或许,它们是在为雨带来的盎然生机能给小喜鹊们寻觅到更多美食而雀跃吧。动物如此,可见母爱的无类。

在今天,于我是一个怀念母亲的日子,这样一场久违的透雨,冥冥中似乎还带着另一份特殊的寓意:是天空对大地母亲的特殊回报?还是在替无数正在接受儿女们祝福的母亲道贺?其实,那一张张老泪纵横的面孔,岂是一束艳丽的鲜花、一盒精美的礼物、一通深情的电话、一个热烈的拥抱就能换来的?那只是她们为儿女们终于长大懂事稍感欣慰的表达。她们对儿女的殷殷关切,至死不渝。人类如此,可见母爱的无限。

每当想起母亲,我的心里就忍不住阵阵抽痛。四根断裂的肋骨、左肘关节粉碎性骨折、左锁骨断裂、两次开颅手术、深静脉血栓、继发性癫痫……而这一切,仅仅因为那位肇事的公交车司机,在高速行驶中竟然没有关上车门,将母亲像一片树叶般活生生地甩到了车外……辛劳一生尚未来得及享受一天儿女福的母亲,就这样坠入了生不如死的万劫不复中……血肉模糊的场景,触目惊心的伤口,撕心裂肺的惨叫,数次转院抢救……母亲历经近两百个日夜的漫长折磨,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母亲的坚强,超乎我的想象。

如今,尽管母亲的创伤后遗症还在不断出现,尽管她的余生从此都将在生不如死的病痛折磨中度过,但总算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至少她还能认出我来,至少每当我喊出那个“妈”字时,有人应答。对我而言,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可当母亲从昏迷中醒过来时,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妈给你们添麻烦了,把你们的工作都耽误了……”那一刻,看着伤痕累累、形销骨立的母亲,向来坚信“男儿流血不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我,终究忍不住潸然泪下……这就是我的母亲!这就是母亲!

如今,母亲依然在二哥处接受后续治疗,现实令我不得不暂时离开为生活奔波,这也是母亲的心愿,她想尽可能地将因自己遭遇的劫难给儿女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离开母亲的这些日子,她遭遇的一切,依然夜夜入梦、历历在目……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只想就这样默默地遥望西南,将心中对母亲最深的牵挂和祝福融进这绵绵细雨:妈,您若安好,便是晴天!

父亲

文/紫涵

父亲

早上打电话时,你正在蒸馒头,为你和三叔,心里忽然酸酸的,无能为力的伤感。

弟媳生孩子,母亲去了远在酒泉的弟弟家,家里只剩了你和残疾的三叔,要接你到城里,你不肯舍下残疾的三叔,不肯把他一个人送到养老院去,坚持自己养活,于是,家里所有洗洗涮涮、蒸蒸煮煮的事,都要你一个人去做。

你总说,你属马,天生的劳碌命,而我们也真的觉得,怎么从来,命运都不肯给你喘息的机会,或者是你自己从来不肯给自己享乐的机会吧。

十四岁,当别的孩子还被父母幸福的荫护,你却担起了全家九个人的糊口重担,因为爷爷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担的书生,奶奶除了小脚还有一身病痛,而你的身后还有六个幼小的弟妹,于是你放弃了离开的机会,尽管那几个彼时已经出人头地的叔爷爷是那样的赏识你的聪慧。多少个东方未晓的黎明,你一个人进山去种洋芋,尽管你是那样害怕野狼的偶尔出现;只为可以填饱几个弟妹饥肠辘辘的肚子;多少个寒冷的冬夜,你远赴定西,拿烟叶去换回一点吃的,只是为了爷爷奶奶不至于饿的倒下。

二十几岁,大姑嫁了,你去扛包 、修路。可是三个叔叔相继生病,你无能为力,二叔和四叔最终去了,三叔落下了残疾。你心里是如何的痛,除了奶奶,没人能懂。你去学医,背着干粮,徒步几十公里到县城的学校,我不知道,你是如何的努力。只是记得,你说过,每一次送病人去市里的大医院,你都是不辞劳累的亲自护送,只为积累更多的经验;我也模糊的记得,小时候,当大家都在温暖的被窝里做梦时,你却总是被人叫起来去给人看病,很多时候都彻夜不归。如此往复,你的医术和医德终于在周围的几个村庄都获得好名,可是你却最终放弃了,尽管我看到很久以来,你还是夜里研读医书,我知道你有多么的不舍,可是为了我们,你希望我们,你的儿女有出息,窄小的家里进出的村人,让我们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读书,所以你还是放弃了。好在姐姐上了医学院,总算是慰了您的心愿吧!

现在,我们都大了,像是雏鸟终于可以飞翔和觅食了,可是会飞了,就会飞走,我不知道这是你期盼还是害怕的事。三个孩子,有两个都在外地,特别是你最喜欢的弟弟,更是一年不过能见一两面,你思念儿子、孙子,常常盯着那些照片一看就是半天,我明白你的心思。那次你住院,我想叫弟弟回来,可是你就是不肯,怕影响他工作,你总是说,忠孝不能两全,可是父亲,古人说:养儿防老啊。

父亲,在儿女们各自奔忙的日子里,你悄然老去,甚至在你七十大寿的日子里,身边儿女都不全,但是,父亲,不管在那个远离家的地方,您,都是我们心中的大树,永远,只要您在,儿女们就知道,这个世上,有一个地方,我们终身朝圣!

我的父亲,愿您永远安康!

母爱

文/潘露花

母爱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泓清泉,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伴随着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眼中就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净化心灵、蓬勃生机。她以博大的襟怀哺育生命、呵护万物。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母爱是一幅山水画,明澈的山泉,洁净而碧澈,洗去铅华浮饰,留下清新自然。她纯而不梁、真而无邪、诚而无瑕,她能洗涤一切污浊。

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它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学以母爱为题,其文章便滋润蕴藉;音乐以母爱为题,其曲调便轻柔优美,余韵绵绵。

母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母爱是一泓深深的潭。家庭的烦琐与纠葛,总是在她容纳百川的胸怀里平息,以默默忍让完成对爱的成全。那宽宏的气量,那包含的品格,让家和睦泰然、充满温情。

母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剥蚀,她总是完美无损、永不褪色。母爱是质朴的,她总是心清如水、原汁原味。母爱是执着的,不管命运如何苦涩,她总是掏心吐哺、从不打折。母爱的深沉、执着,我们只能用心去聆听。

文/冯叶飞

妈妈老了,她的背驼了,如同那整天在黄土地上不停耕耘的犁;妈妈老了,她的身体那样单薄,就像一段被儿女吮尽了水分的甘蔗。

女儿长大了,妈妈送给她一头乌发,而自己的白发却在风中不停地颤动;儿子长大了,妈妈送给他大山一样的性格,自己的额头却悄然爬上了皱纹。妈妈呀,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是您给了我们生命。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听到这歌声时,我便想起了亲爱的妈妈。

妈妈,您是那么的劳累,为何在您的儿女面前从不叹一口气;妈妈,您是那么疲倦,为何在您的儿女面前从不皱一下眉;妈妈,您也有忧愁,为何从未表露出一丝伤感;妈妈您也有爱美之心,为何从未认真地打扮一下自己;妈妈,我们理解您,您希望自己的儿女活得无忧无虑。妈妈,我们明白您的心。是的,妈妈是无私的、伟大的。妈妈,我爱您!

5+2=0?

文/祁军平

星期五下午,我忙完手头的工作,便和同事们聚在门房聊天。

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学习不用功,我便向大家咨询县城哪家补习班好。正说着,抬头看见李四蔫头耷脑地走了进来,我便热情地和他打了个招呼。

李四前几年结婚后生了一对龙凤胎,当孩子长到上学的年龄后,李四为了让自己的一双儿女不输在起跑线上,便花了50多万元在西安买了一套商品房,将儿女送到了省城上学。

李四和妻子都在县城工作,两人无暇接送孩子上学,便将孩子托付给了退休了的父母。

他两口只有周末才能和家人团聚。望子成龙心切,他们便不断给两个孩子学习施加压力,每天放学后除了作业,还给孩子报了校外辅导班,周末和假期又给儿女报了奥数学习班。

我见到李四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草,笑脸相迎,讨教起了育儿心得。李四叹息了一声:“别提了,刚才我父亲打电话把我狠狠教训了一顿,他说我是‘5+2=0!’”

我听后一头雾水。

“我父亲责怪我们两口子给孩子施加的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大、睡眠时间少,身体免疫力下降,患了周末综合征。”李四接着说:“父亲说他将两个孩子从星期一照料到星期五,周末我和妻子回去只管了两天,走后孩子马上就生病、吃药、打针,所以他说我们是‘5+2=0!’”

我那上幼儿园的女儿,在一旁焦急地说:“叔叔,叔叔,您算错了!我们老师教我们5+2=7!”

我抚摸着女儿的头,微笑着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女儿还想争辩,门房里爆发出一片哄笑声。

几天后,女儿气急败坏地回到家,一进门便冲我吼:“你们大人睁眼说瞎话,全是骗子!”说完便哇地哭起来。

我感到莫名其妙,便问其究竟,女儿哭天抹泪地说:“骗子!你们大人全是骗子!哄我说‘5+2=0’,昨天学校单元考试,我只考了98分,要不是你们误导,这次考试我就得满分了!呜呜……”

夸夸我们的好儿女

文/杨玉增

我们老俩口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了,现在四世同堂,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首先感谢党的好政策,再就是儿女们“尊老敬老孝老”做得好!我忍不住想夸夸我们的好儿女。

我有两儿一女,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大儿在外地,一有时间就会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在家休假时和媳妇一起买上父母爱吃的东西,陪伴我们。女儿女婿经常到家里干活,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老伴有病,上厕所不便,儿女买来椅子式便盆;燃气灶不好使,他们及时修理或更换;厨房下水道堵了,他们多次疏通并改造;夏天怕蚊蝇叮咬,提前给我们买好蚊香、蝇拍,挂好蚊帐;过年过节,给我们购年货、大扫除,什么都不用我们操心,把家里布置得干净利索。

老伴刚得病时,几乎年年住院,有时一年住三次,每次住院,儿女们都争先恐后地陪床、照顾、护理,为母亲喂饭喂水、端屎端尿,日夜守护在病床前,体贴入微,关心备至,使老伴开心满意。老伴30多年的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病,16年的脑出血后遗症,使老伴身体备受折磨。儿女们经常为老伴买营养品、理疗器材、按摩仪、轮椅助行器等,他们说:“为父母健康投资,值!父母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父母是家中宝,我们一定孝敬好。”为了照顾母亲方便,2015年,儿女们凑钱在两个儿子家附近给我们买了房子。住得近了,来往多了,做了好吃的,就及时给我们送来。上个月,老伴摔了两次,一个电话,不到五分钟,儿女就来到家照顾老伴。每次理发,都是儿女推着老伴坐上轮椅,去理发店理发。大儿子看到眼里,疼在心里,他买了全套的理发工具,并自学了理发。

我们这个大家庭有这样的尊老敬老爱老的儿女们,虽然老伴疾病缠身,但我们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一袋干鱼

文/梁军

有位朋友开玩笑,戏称我是一只大馋猫。我问:“此话怎讲?”朋友笑哈哈:“梁兄,你不是特爱吃干鱼吗?”是啊,这都是我母亲把我给宠坏了的。

1998年的夏天,那是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松滋也不例外。我有幸投身到抗洪抢险采访报道的前沿阵地,驻扎在长江干堤。有一天下午,我急匆匆赶回电视台发稿,部主任交给我一包东西,说是老家托人送过来的。我赶紧打开,“哇,干鱼。是一袋香喷喷的干鱼。”说是一袋,其实也就是用洗衣粉袋子装的那么一袋。不用猜测,一定是乡下老母亲为我特制的。

我在家排行老幺,从小特别受母亲宠爱。我在念中学时,每周星期六返校时,母亲除为我准备咸菜辣椒面外,少不了。老母亲说:多吃干鱼会使人变得聪明一点。真的,干鱼吃了千万条,就是吃不腻。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十几年过去了。98大抗洪那壮观感人的场面至今令人难忘,母亲捎来的那袋干鱼也成为我永久的记忆。还记得当年我荣立了湖北省抗洪救灾个人三等功。

是啊,一袋干鱼,是老妈妈对儿女的牵挂,一袋干鱼是儿女们工作的不竭动力。敬爱的老妈妈,但愿您老人家多活几年好吧。您做的干鱼,儿女们吃了受用终生。

母亲的梅花

文/邹娟娟

母亲爱花,年轻时如此,年纪大了,更甚。从各种太阳花、月季花到牡丹、芍药、雏菊、腊梅,一年四季,家里的小院都沉浸在花海里,旁人一进小院,就能嗅到各种芳香,院子里的人也沉浸在这股香气中。

“东风第一枝”是鲁迅笔下的腊梅,我母亲极爱这种清骨瘦削的花。五年前母亲到邻居家串门时一眼就看中了它,当即觅得一枝,插在枇杷树旁。那年,我们回老家送年礼时,母亲没有顾得上茶水和各种年货,只是拉着我去看她的腊梅。

拉开小门,一股浓香随着寒风浸入鼻腔。腊梅孤立在院子的北边过道,正是西北风吼吼直窜的时候,花香一阵一阵的,如一条条曲曲绕绕的香绸子。眼前的朵朵鹅黄正是这香气的源头,于冷风飕飕间,千朵万朵恣情怒放。在斑驳的阳光下,花朵晶莹剔透。几多薄瓣相偎,如仙子聚会;几丛鼓鼓花苞,黄珍珠般,又似纯真的婴儿酣睡枝头;也有轻启朱唇,微露贝齿的娇羞朵儿……无一片叶,只有枯瘦的枝干,横斜铺陈。一水缸置于一旁,因前一阵子下过雨,缸里满是清波。如果晚上看,这梅,不正应了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吗?想到这里,我不禁在脑中勾勒起梅园的倾城风姿。

我们正看得兴起时,母亲转身进了厨房,开始忙碌。我们也跟着进屋,母亲又递来几杯茶。热乎乎的茶水里也漾着小巧的鹅黄,那股香气攀着热乎劲蹭蹭直冒。“妈,啥时有这情调的?”我打趣。“这么香,怎能浪费了?”母亲又撩起围裙擦手,抓过一把葵花籽,散在桌上。然后,又一阵风似的钻进了厨房。一边是清冽梅,一边是勤劳母,中间隔着无所事事的我们。

我们晒太阳、喝茶、吃瓜子——安享在母亲的温馨打理中。于最深的缘起,此刻,一切回归到柔软和感性。此去经年,母亲从年轻貌美到白发斑斑、手脚皴裂,从日夜耕作到叹息抚田,从儿女绕膝到夜深孤零,她曾经无比强大、坚硬,被岁月锤炼成女汉子,又被韶华打回柔弱的原形。

母亲每日仍在奔波中操劳,在辛劳中牵挂。妥协于衰老,销迹于纷扰。唯一坚持的,就是在万丈红尘中追寻着悦己的心。悦己何其难,母亲念着儿女,能供给成年儿女的就是地里的果蔬。于是,母亲开始苦心经营这方寸天地,越陌度阡,努力在田地间绣花。

一段欢喜的背后总有一份对人生的笃定。母亲致力于花草、果木、蔬菜劳作的境界超越常人,能将门前十来平方的菜地置办成艺术园。高矮错综,藤蔓支架,花木成行,一派旖旎春光。小院里的废盆也被改造成独特的花盆,喜阴爱阳的花花草草在她的巧手下,一半明媚,一半倔强。即使在凝霜结冰的逆境中,母亲也能将自己的欢喜绘成画卷,织成锦绣。

如今的腊梅正是其中的代表。腊梅,又称寒客,为百花之先。腊梅花凌寒而开,迎霜傲雪,香气浓郁。我的母亲饱经风霜,培养三个儿女,不曾屈服于任何人,就如同素心腊梅一般。

年味是什么味

文/冯海鹏

年味从淡到浓,飘入每个人的心里。

记忆中的年味是香的甜的,是红红的对联,是噼里啪啦热闹的鞭炮,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出的饺子,是锅里滋啦啦的炸出的果子,是咕嘟咕嘟炖着的肉,是小孩子的大声叫笑,是大人喜笑颜开的忙碌。是自家酿制的甜酒,是满街的中国结,是大集上琳琅满目的物品,是庙会上喧嚣的表演,是锣鼓的声音,是炭火的通红,是大雪纷飞的激动……

可是,年味岂止是这些味啊!

那些游子,那些漂泊在外的人,年味是思乡,年味是团聚。时间离新年一天天迫近,心便越莫名地激动,莫名地惊喜焦躁。偶尔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呆在那里,朝着家的方向望去,想给孩子的东西是否带齐,给妻子的礼物是否购置,给父母的衣服是否已备。想着想着就想到了一家围坐在一起烤着熊熊燃烧的炭火包着饺子的场景,不禁突然扑哧地笑。那一刻,会忘记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忘记一年来的奔波劳累,让浓浓的甜蜜荡漾心间,心便醉。

那些在家的父母,年味是孩子的团圆,是孩子的平安。他们何尝不和游子渴望归家一样,一日紧似一日地盼望儿女归来啊!从远远望见年的那一刻开始,心里已经开始激动着忙碌开了。赶集购年货,进厨做佳肴。把对儿女归来的喜悦盼望和祝福全付诸到风风火火的行动中去了。老友相见,问一句,儿女过年回来吗?回,便差一点手舞足蹈,话题便滔滔不绝。不回,便黯然神伤,沉默而去。无论喜悦无论沉默,都没有怨言。

那些学子,年味是感慨,是希望啊。旧年已过,新年即来,岁月匆匆,他们感慨时光流逝,但又让那颗年轻的心激荡着希望。看看过去的得失,想想未来的打算,在新年里休整身心,来年,迎着春光上路。

年味是思乡,年味是团圆,年味是希冀,年味也是感恩啊,年味在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特殊的含义,可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年味却又有共同的味道,即是温暖、幸福!

暴风雨的儿女

文/陆瑶涵

钻石,是因为不断打磨和反复切割,才放出夺目的光彩。而钢铁,也需要承受常人无法忍耐的熊熊烈火和骤然冷却,才能变得坚硬至极。面对自己坎坷起伏的人生,保尔·柯察金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呢?

保尔出生在一个贫穷困苦的铁路工人家庭。他天生顽皮,富有强烈的抗争意识。在革命的浪潮中,他逐渐成为了一名坚忍不拔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曾经动摇过,但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又重新站了起来,拿起笔,怀着那一腔热血,用文学创作来讴歌了祖国的无数英雄先烈们。不管在什么时候,保尔所表现的钢铁意志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都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钢铁”,什么叫“意志”!

当命运一次又一次摧残我们的身体,夺走我们的健康时,该怎么办?是向命运妥协,还是身残志坚?意志顽强的人会选择后者。就像保尔,用残疾的身体续写了完美的人生!身患残疾,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他坚持不懈的意志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