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美文摘抄-作文大全-情感美文-原创美文网

古代文化常识之常见称谓

feng

点击全文阅读

(一)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襁褓: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知非、艾服之年:50岁

花甲、耳顺、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致事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常见称谓

1.直称姓名 大致有3种情况:①自称姓名或名,如“时珍,荆楚鄙人也”。②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钱乙,字仲阳”。③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称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张机为张仲景。

3.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4.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5.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如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故而人称其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故而人称其王临川;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刘完素为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人,被称为刘河间。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市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市的翁同龢。

7.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但因昌黎(今辽宁锦州市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苏轼本为四川眉州(现四川眉山市)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赵郡苏氏是当地望族。

8.称官名 将官名用作人的称呼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为王右军;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被称为杜拾遗,又因其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9.称爵名 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故人们以诚意伯称之。

10.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称呼。如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称刘豫州;“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故称张长沙。

 

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种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贤弟、贤妻。仁:仁兄、仁弟。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大礼、大作、大驾。

 

(四)谦称

谦称就是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为君主常用词。如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小:小女、小儿、小孩。微:微臣。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五)其他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鄙称是用轻蔑的口吻称呼别人,如“竖子、小子、女流”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称砍柴的为“樵夫”,称船夫为“舟子”,称国家的杰出人物为“国士”。 

代称是借用别的称谓代替本来的称谓。如用“巾帼”代称女子,用“梨园”代称戏班,用“俳优”代称滑稽演员。代称属于修辞上的借代手法。 

惯称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称谓称呼某人。如“老庄”是指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及其学说,“郊寒岛瘦”是指孟郊和贾岛。 

<男子>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比重于称子。

父(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

父(fù)——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丈夫——古时称成年男子为丈夫,并不专指女子配偶。

匹夫——本指一个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

须眉——古代称男子为须眉。古曾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有此称。

 <女子>

妾——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

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

青衣——古代婢女的代称。

裙衩——古时为妇女的代称。

拙荆——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

粉黛——古代美女代称。

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称。

巾帼——古称妇女为巾帼。

姥——古称老妇人为姥。

妪——古对妇人,一般指年岁大者,亦有指少女者。

媪——古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呼。

娘——古代指母亲、少女或泛指妇女。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