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美文摘抄-作文大全-情感美文-原创美文网

老伴的文章(精选20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老伴的文章(精选20篇)

夫唱妇随

文/施新土

“哗啦,哗啦像驴叫,你是否脑子有毛病?”“吃饭啦,吃饭啦,一唱歌就不知道肚皮饿!”这是老伴一次又一次对我在网上不停唱歌的抱怨。

自从发觉在电脑桌面上一点“百度音乐”、“一听音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跟着唱歌,我真是喜出望外。鼠标在手,神通广大,歌曲随你选,歌星任你挑,而且有歌词显示,声中有字,字中有声,这对于想学唱歌者是多么的便捷:不必出门,不要花钱,不怕出丑,不限时间,十分安全,对出门越来越少的老人更为适合,何乐而不为?从此我几乎每天都要唱它几首,何止几首,有时一开腔犹似打开的水龙头不停地流淌。家里人奚落我像个老小囡,白天是歌迷,晚上是球迷。

说我是歌迷也不过分,音乐像体育、书本一样真的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首当其冲的是歌词,很多歌曲的词几乎都是优美的诗歌,或是抒情的散文,坚持天天吟唱,对于喜欢写点小文章而文字功底较差的我,相信在文字上会有所帮助。乐曲更是千变万化,魅惑无穷:慷慨激昂,气势恢宏的音乐,鼓励人们对理想、梦幻和幸福的追求;来自天际和草原的天籁之声,是心灵的芦笛,有神清气爽,净化灵魂之妙;婉转动听的歌声,会消除疲劳和烦恼,让烦躁的心顷刻获得平静;流畅诱人的田园歌曲会勾起对故乡的追忆,《又见炊烟》就令我百唱不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记得当年我们一群天真浪漫,不知天高地厚的放牛娃,在夕阳西下炊烟袅袅飞升的时候,骑在水牛背上曾发生了一场异想天开的畅想,炊烟去哪啦?有的说炊烟被风无情地刮走了,有的反驳说不对,你看它不是飞到天上去了吗!有人问,去天上干吗?有的说它变为迷人的彩霞,有的说它还会与人们开玩笑变成弥天大雾把大小青山都藏了起来,有的说还有更厉害的呢,它变幻莫测能变成白云、乌云,白云朶朶蓝天美丽,乌云化雨大地丰收,有人顿然开窍地说,对呀,原来如此,天上的雾和云是炊烟变的,四面八方的炊烟一齐升上天空,日积月累变成了云雾,所以没有炊烟那有云雾,没有云雾那有雨水,没有雨水那有禾苗,没有禾苗那来我们饭吃,嘿!炊烟真是大功臣啊!在这诗情画意的傍晚,那场海阔天空般的神聊虽已过去年代久远,但对于我来说一辈子忘不了家乡美丽的炊烟。

有一天,是否太阳从西边出?正当我兴致勃勃地跟唱军旅歌曲《小白杨》《咱当兵的人》、感觉好极了、似乎真在圆我青少年时未圆的参军梦时,老伴突然笑眯眯地递上《益寿文摘》,叫我看两篇文章,分别为《欢歌笑语能养肺》《听对古乐,调养五脏》。从此,她不仅不讨厌我的“驴叫”,还搬个椅子坐在我身旁跟着我轻轻地哼了起来,真有点夫唱妇随的味儿。

老人怕孤独,唱歌不寂寞,男女同工干活不累,夫唱妇随会精神倍增,老伴近几年身体不好腿脚不便,能一起唱唱歌可能对她健康是有益的,而且唱歌总比老是磕磕碰碰,吵吵闹闹要强。天天一起唱几首歌,说不定还能为爱情注入新的活力,增添些许新鲜感。比如邓丽君的《北国之春》,是我俩必唱之歌,婉转流畅的歌喉让人荡气回肠,含情脉脉充满诗意的歌词感人至深,“我衷心地谢谢您,一番关爱和情意,如果没有你给我爱的滋润,我的生命将会失去意义……”每当唱到这首歌,我和老伴的情景,真是其乐融融,其情切切,平时的那些埋怨责怪,别扭抠气统统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心存感激、谅解、体贴和关爱。

花甲之年爱更浓

文/都重阳

退休后,俺老两口除各自参与新闻界和医务界必要的社会公益活动外,锻炼身体、娱乐远游、操持家务等都在一起,可谓形影相随,情愫互倾,执手人生。

我们夫妻俩结婚较晚,论婚姻应算是自由恋爱,且有一段恋爱时间。但那时,我是新闻记者,她是医院的大夫,见面之后,往往是谈论各自的工作和相互鼓励如何争取进步,真正的感情交流少。婚后,拖儿带女、受苦受累的事,都是妻子担了。当时做记者工作经常下基层采访,每次都得十天半月,那时对自己要求又特别严格,家务事基本顾不上。后来我做了新闻单位的领导,家里的事就更顾不上了。由于经常在外,与家人接触太少,儿女们觉得我对他们关心不够,妻子更感觉我对她太冷漠。回想起来,心中总感有愧。

退休之后,截然不同。夫妻接触多了,思想感情交流多了,相互关照多了,老伴高兴地说我退休前后判若两人,好像性格也变了。我过去即使回到家也老在忙自己的,不知想些什么,别人不敢过问,对人很冷淡;如今对人热情了,也知道体贴人了。现在俺老两口什么事情都商量着办,相互体贴入微,依恋相爱之情越来越深。去冬今春,老伴犯了肩周炎,治疗方法用了不少,但疗效不佳。我听老伴的同事说,喝甲鱼汤效果比较好,我便到集市上一下买了两只甲鱼,炖汤吃后,效果奇佳。于是,我又约老伴一起去市场买了一只最大最肥的甲鱼,还买上一只乌鸡,二者放在一起炖煮,老伴吃后肩周炎神奇般地好了,她高兴得见人就夸我。老伴不管做什么事,总爱让我当“高参”。她让人加工制作的衣服,需自己买纽扣钉上,让我同她一起去买。在我的参谋下买的纽扣钉上后,谁见了都说和衣服颜色配搭得特别好,老伴当然是喜挂脸上,美在心里。

如今,老伴时常笑呵呵地对我讲:“咱俩虽是先恋爱后结婚,但当时为了事业、为了工作,顾不上更多的感情交流。花甲之年,爱心更深,恋情更浓。”

我心里说:“这一课补得好,应该补。”愿花甲之年的老友们,都来补好这一课,颐养天年。

笑比哭好

我相当重视保健,唯恐得老年痴呆症,可是很多事情不以己志为转移,记忆力与日俱下,常常弄得啼笑皆非。

一日和老伴高高兴兴去女儿家,顺便带了点礼物。下电梯,出大门,丢了垃圾,直往女儿家走。走着似乎觉得有点不对劲,放慢脚步看看老伴,再瞧瞧自己,都是两手空空。我顿时恍然大悟:拔腿就往回跑,老伴呼喊着也跟着往回跑。

跑到大楼旁的垃圾桶前,我气喘呼呼,大汗淋漓,几乎站不稳了,本能地蹲下。一会儿,老伴也赶过来了,见状立即弯腰疑惑地问道:

“没事吧,干嘛这么疯狂地跑?”

“你这个糊涂虫,赶快翻垃圾桶吧!”我命令道。

他这才茅塞顿开,手忙脚乱向垃圾桶开战。

“夫人,你看,皇天不负好心人嘞!”他得意地提着被我丢掉的那包东西用力摇晃。

哈哈,哈哈哈——!我大笑不已,刚站起来又捧腹蹲下,他也跟着傻笑,连眼泪都笑得流满脸。

从此,三番五次互相提醒:作啥事都要留神!年龄不饶人啦!

几个月的一个下午,我们炖了点牛肉给女儿送去。

按过门铃,女儿迎着,顺手接过他爸提的牛肉进厨房,我提着包也跟进去。

“你们怎么带这么多东西?爬坡不容易啊。”

这一下,我傻眼了——实在忍俊不禁,噗嗤一声笑出了声。

您猜猜,我给提的什么礼物?

女儿打开一看,竟然是一袋垃圾!

“哈哈哈——你们真逗,竟然把垃圾当礼物送进我厨房!”

我们三个人的笑声,几乎把天花板掀开。

此类笑话还很多,比如钥匙抓在手中,却四处寻找;一个常见字,你我都傻眼,怎么也想不起来;说过的话,不自觉地又重说几遍;熬中药连药罐子都烧破;明明锁了门,走出去一程突发奇想,好像没关门,无奈只好又打道回府;碰到的人连眉毛眼睛鼻子都熟悉,就是叫不出姓名干着急,等等,不一而足。

大家看了心知肚明,这是老的特征。但是我没有消极,人总会老的,只是各人表现与活法不同而已。

我与同龄人比,有优势也有很多无奈:有文化、有退休工资、有爱好、有完整的家;五年前我出过车祸,大脑受伤,有冠性病,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有患恐惧症和心脏病的老伴。

面对困难,我也哭过。最后我都能用理智战胜自己。我相信月有阴晴圆缺,物有长短优劣。人活着就要凭借自己的优势,去战胜身上的劣势。遇到困难别垂头丧气,想点高兴事儿吧!俗话说:“大雨过后是晴空”,何必老阴着脸?又说:“笑一笑十年少”,哪怕是假笑、苦笑、傻笑、窃笑,天天要笑。总之,笑比哭好!

爱上配音

文/陶诗秀

在一群群老人堆里寻觅,竟没有合我口味的事。下象棋的观棋的争吵不休;打台球的执长杆轮流执政,砰砰啪啪来几下,其他人只是看客;唱歌跳舞不感兴趣,研磨书画又嫌麻烦。

我年轻时喜欢朗诵,多少还有点资本,一不小心就爱上了它,一发不可收拾。中国的、外国的诗人,转着圈挑着诗朗诵,关起门来成一统,声音朗朗满腔情。人们说得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老伴嫌我屋里成天嗷嗷叫,不得安宁瞎折腾,我还嫌他锅碗瓢盆咣当响,无法录音,为此还经常拌嘴,成了我们家老年生活的风景。

不久升级换代,我给英语动画卡通、电影短剧配音。我是英语教师,更堪称是天经地义的本分。这样中文洋话迎风而来,老伴由不满气恼到无奈,习惯了竟支持我了,真是受宠若惊!我一个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男声的浑厚,女声的细尖,各种动物夸张的音色,竟然逗得老伴哈哈大笑。

更上一层楼,我上网学习朗诵配音知识技巧,学会了横膈膜丹田发音,舌位声带松紧,不同位区不同音色,真觉得如虎添翼。老有所学,自觉水平突飞猛进。我把自己的朗诵和英语配音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学,又博得了一群老学生朋友的喝彩欢呼。不觉朗诵2400多篇,英语配音800多篇。有了这个爱好,我的肺活量大增,头脑气血清爽,口齿发音利落,我的血糖、血压、血脂空前少有的正常,心情好,精神足。

细微的爱

文/青山巍巍2011

阴雨绵绵的天气持续数月,似乎很多人早已淡忘此刻正值一年中的最热之时。当太阳露出深藏已久的面颊,尽情地挥洒光芒时,我们有些招架不住,甚至难以抵挡。

汗流浃背的我拎着两大包物品,随着前进的人流缓缓移出超市门口,和大家一起试图截断首尾紧挨的车流到达对面路边。尝试多次,都被疾驰的轿车逼回原地。

站我前面的是两位七旬左右的老人。老爷爷上身着一件棕色衬衫,衣领的折痕全然消退;下身穿一件黑色的西裤,固有的印痕早已模糊。老奶奶则是花格子的粗布衬衣依稀可见折痕的土黄色休闲裤。手里紧攥着几盒治疗风湿的膏药……所有人都在焦急而又耐心地等着,等待车辆的减少。

几分钟后,老爷爷拍了一下老伴瘦弱的肩膀,低微 地笑着说:“老婆子,药我拿着,你歇会吧。”

老奶奶举起僵板生硬的胳膊慢悠悠地摆了摆,示意他不用帮忙,自己能坚持住。

约摸十多分过去了,双车道上两个方向的车依旧疯狂地行驶,丝毫没有短暂的停顿或者减速之势。领头的几个小伙子左躲右闪,东张西望,却被猛冲过来的车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我稍显浮躁,袋子搁在地上,索性蹲下来等待。此时老爷爷的上衣全部湿透,紧贴着后背,似若浸洗过一般。两鬓间也积聚了不少汗珠,顺着充满皱纹的苍老容颜上静静滑落,飘在孔丽,滴到地上,瞬间蒸发。

老奶奶靠近他,从裤兜了拽出一块青色的粗布手帕,拧了几下,甩了几遍,提起来凑到鼻子跟前略闻一番,再卷住轻缓地挨在老伴脸上,稍有停顿地擦拭汗水。帕巾湿润了,汗水顿时消失了,她欣慰地笑了。

走动了,走动了,终于闯开一条道,许多人加紧步伐奔向前方,很快到达路边,唯独这对老伴步履蹒跚,慢腾腾地挪动。突然一辆未上牌的摩托车狂奔而过,恰巧碰到老爷爷上衣飘起的一角。他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颤抖了一阵,紧接着哆嗦起来。老奶奶慌乱之下丢掉手中的药连忙扶住老伴,指着远去的摩的大声谩骂,引来不少的路人围观。

与此同时,朝他们方向开来的车大都放缓了速度,甚至有些轿车熄火静等。她的气很快消散了,挽住老伴的胳膊艰难移动在七八米宽的马路上。

太阳恣意地挥洒豪情,阵阵热气散发开来。她掺着老伴小心翼翼地走近广场上的连椅,慢之又慢地扶他坐下,自己又到附近商店为他买水喝。

看到这里,我的心为之震撼。这是一种爱,一种微不足道而又无微不至的爱;这是一种情,一种普普通通而又感人至深的情。两个人经风历雨几十载,暮年之时依然相濡以沫、互敬互爱,这不应该尊敬吗?更不值得学习吗?

退休生活

文/王晓明

老伴自退休后换了种生活方式,便忙碌起来了,以前的两点一线生活状态被现在的多元化所取代。每天早晨去江科大塑胶跑道快走,边锻炼身体,边和一帮跑友联络感情。隔三岔五呼朋唤友一道逛超市、下馆子、玩景点。旅游去过日韩、台港澳等,今年春天就陆续去了江大赏梅、新区广场观郁金香、兴化看油菜花、宿迁泡温泉……又计划着五月份参团去贵州梵净山旅游。她的智能手机派上了大用场,不光可购物,视频通话,还能随时拍照,分分钟就发个照片给我,而我多次在中午11点左右接到一个内容相同的电话(已耳熟能详):“我今天不回来吃了,你们自己解决吧!”品尝美味后还回来说:“现在的饭店(或农家乐)老年人真不少,全是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走得动,吃得下,时间又有,钞票够用。”

听老伴说,她最忙碌的一位朋友周二在老年大学学烹调,周四学电脑,周五学摄影,周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旅游时她们背着相机外出,游苏杭、下扬州、访古镇,回来还要忙着做美篇、印影集,用她们的“豪言”来说,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全能的新式大妈。

老伴坚持参加志愿者活动,每月去医院值班1-2次,不是导医就是帮患者量血压等,回来后更是眉飞色舞地告诉我,医院这几年变化可大啦,熟悉的同事纷纷退休,连领导都已换了三任,年富力强的领导工作有魄力,使医疗设施和就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态度也有所提升。看到这些新气象她心里开心。

退休的同事大多穿得光鲜时髦,个个精神焕发,是啊,我们这代人曾经遭遇了上山下乡、恢复高考继续深造或返城就业、谈婚论嫁、生儿育女……历尽坎坷,好不容易盼来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退休后开始品尝到了晚年幸福的美酒,好日子正长着呢,老年人何不跟上潮流,穿得漂亮点、吃得营养点、住得舒服点,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连上班时经常生病的“林妹妹”也红光满面,据说是坚持练瑜伽的结果,看到那张她身着式样新颖、面料很薄的外套,戴着墨镜、手舞动长纱巾在鼓浪屿拍的照片,使还在上班的同事惊讶地说:“看不出来,退休反倒越来越年轻时髦了。”确实不少同事退休后放慢了生活节奏,有时间梳妆打扮,有时间健身保养,潇洒起来了。

B同事前些天乔迁新居,我和老伴前去庆贺,江景房宽敞明亮,透过落地窗江天一色尽收眼底非常惬意。室内全新的家具,家用电器也已鸟枪换炮,各种名牌产品功能齐全,老友运用自如。赞赏之余,不禁想到自家运转多年的波轮洗衣机也该下岗了。

林语堂在《人生不过如此》中写道,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在退休生活中这份诗意显得尤为重要,会在平淡的日子里给自己营造一份惊喜和快乐。拥有这份生活的乐趣,夕阳岁月将会散发出光彩。

陆地钓“鱼”的启示

文/施光华

我个人爱好之一是钓鱼。多年来我去过省城附近一些河塘,每次钓到的多则3~5斤,少则半斤八两,有时也空手而归。可有一次我却在陆地上钓到了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鱼” !你说新奇不新奇。

话说春节前的一天,我照旧冒着寒风去钓鱼,从早晨至中午折腾半天鱼鳞未见。得,打道回府。刚跨进小区大门,邻居大姐急匆匆跑过来道: 你家老伴上午阳台晒棉被一不小心弄掉到楼下了,一楼老两口到外地过节去了,棉被取不到急得唉声叹气,你回家不要责怪她啊!咋这么不凑巧呢?

进门后,我既未责备也未吭声,径直走向阳台看看究竟。老伴在旁喋喋不休出主意,教我如何从二楼阳台栓根绳子下到一楼院内,或架梯子翻墙头进入院子云云。我通过一番观察,得出结论: 统统不行。一楼住户东邻另外小区,地势低凹,地面落差一层楼高,加上院墙高度,从外看很陡峭 ;西邻众多住户,隔墙连着隔墙,紧挨的隔壁邻居因是单身早已返乡;而正南面是一排平房,墙体即为一楼院墙。故无论是拴绳而下或攀梯翻墙都存在很大风险,最关健是年届六旬不再年轻,非同小伙子身手敏捷。苦思冥想加之钓鱼困倦便坐在房间犯迷糊了,就在眨巴眨巴困眼之际,无意中看见靠在墙边钓鱼杆,凭着“职业”的敏感,我突然想起什么来了,嗨,我何不用钓鱼的办法呢?说不定这床棉被也将成为“大鱼”呐。说干就干,翻箱倒柜找出钓水库大鱼才使用的鱼钩鱼线来,拴在一节粗短鱼杆上。

鱼线在飘荡中尘埃落定,几经划拉,钩尖终于扎进棉被。往上一提,太沉了,鱼线拉得滴溜直!兴奋归兴奋,可这双手勒得受不了,吩咐老伴赶紧找双手套协助绕鱼线。这真应了那句话: 累并快乐着,可还得加一句: 大嘴干张着。就这样一个往上提,一个忙绕线,终于将这条“大鱼”钓上来了,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天气预报明天小雨夹雪呢。

有句成语曰: “一心二用”,我此举可谓“一线二用”,在这里“二” 字意为“多”也。由“一线二用”我联想到当今社会倡导的复合型人才,何为复合型人才呢?即指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经验,在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的人。其特点是多才多艺,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其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拓展知识面,变革自己的思维,以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当然,我什么都不是,只是“病”急乱投医,歪打正着而已。

不过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量力而为,切不可莽撞行事,反之则事与愿违。我们鼓励和褒扬不断探索,追求科学的人们,去掌握更多更好的知识和本领为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足本职,常钓“大鱼”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使劲地活

文/白慧杰

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我想说的是,不要以为为爱的人***那才是爱!若真的爱,就为爱的人好好活着,使劲地活,活到很老很老、活到地老天荒。

村子里有个老奶奶,已经很老了。头发多年前就已经全白了,眼睛也不好使,耳朵也聋。你走近她,她会用浑浊的眼睛费劲地辨认你是谁,还叫错你的名字。跟她说话,她还老是打岔,让人啼笑皆非。

但她一直是个乐观的老太太。她儿女六个,都很孝顺,孙辈成群,个个懂事。但她依然坚持独住!自己打水做饭、自己洗衣服,在院子前面开了一小片荒地,种点菜养点花。一天到晚总是忙忙又碌碌!

老奶奶失去老伴已经很久了,至少有二十多年了吧?她几十年不变的小小房间里,挂着老伴生前的照片,那么一个亲爱的人!她常常望着老伴笑,每天一有时间她就会像他在屋里似的和他聊几句,说说她的花儿、唠唠她的菜。她说只要她还能动弹,就不会搬到孩子们那里住,她已经习惯了这样和他在一起。

老奶奶最喜欢对人说从前。说自己老伴年轻时是那么魁梧,一百多斤的粮食,扛起来就走,根本不需要她帮忙;说他给她买葡萄干买蜜枣甜着呢;说他挣钱虽然不多但每次发工资都没有空着手回来过,真是顾家……

我们听得多了,就听腻了。而老奶奶,还是自顾自地说。说老伴不在了,其实是好想和他一块儿走的,这二十多年,真的很寂寞。

她说:“我没有随他一块走,不是因为我怕死。而是我不甘心就这么走了!他已经不在了,我如果也不在了,关于他的好,谁会有我记得这么清楚?我记着他,就是延长了他的生命!孩子们不会忘了他,你们也知道曾经有个他!他不在了,已经带走了很多记忆,我要是不在了,所有的记忆都不在了。所以,我要使劲地活着,活到很老!我活到了很老,就等于他也活到了很老。”

立秋

文/欧阳华丽

骄阳当空,老人斜坐在院子当中的藤椅上,身上加了一件棉衣,浑身还是没有一丝暖意,老人知道自己真的快不行了。

老人很要强,他在医院里躺了一段时间分不出白天黑夜,但心里敞亮,清醒了就想起了很多很多的事,想着想着,肚子里的那条酒虫便上下乱窜,搅得他心绪难宁却又不敢提。一天他闭着眼睛休息,孩子们以为他睡着了,坐在旁边的三个孩子说起了对他的排班照顾。老大说最近上级领导正在考察他,能否升上处长就此一举了,多少双眼睛盯着,抽不出时间往医院跑。老二说最近他负责的一个项目需要他出差。女儿老三则说孩子小升初,忙得团团转,时间紧得连针都插不进。老人对自己的状况心知肚明,第二天便不顾医生和儿女、老伴的劝阻回到了老家,还拍着胸脯说让他们安心忙自己的,有老伴照顾就足够了。

老伴的背驼了,腿也比以前笨重了许多。可她还是进进出出地招呼着不时来看望老人的左邻右舍。

热闹的唢呐声响了起来,惊天动地的鞭炮声也响了起来,整个村子弥漫着香纸蜡烛呛人的气息。

他知道是村里的文古去世了,今天是他出殡的日子。大家都跑去看热闹了,老伴放下手中的活儿,到他身边陪着他。

“是个好人呢,吃了不少苦。”老伴叹口气。

“是啊,早年间我们一起上山开工时他干劲最足。”

“听说他把墓地就选在你们开出的那片山上,地理先生也看过了,说好着呢!”

“那能错得了?我记得以前我们做工累了把锄头一扔,四仰八叉往地上一躺,凉风阵阵,鸟叫声声,那叫一个痛快!”老人说着混浊的眼睛闪出了光彩。

“寿衣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整整七套呢,都是上等的丝绸料子。”

“我们的也不错呀,老太婆,每年六月六拿出来晒谁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女儿孝顺!”

“那是,女儿的孝心谁不知道哇!”心满意足的微笑浮上了老伴的脸。

“儿子置办的寿材也好,都是上好的柏树,顶体面的八大块,一个节疤都没有。”老人脸上欢喜的神情让人有着他期待能早日躺进去的错觉。

这是小村里的老规矩,多少年的习俗,老人上了年纪,儿女们就依老人的意思置好身后的寿衣、寿料,女儿置寿衣,儿子办寿料。

“你说,喜云年纪轻轻怎么就能打造老木匠师傅才能做的‘千年屋’哟!那手艺没得挑!”老伴对木匠的手艺赞不绝口。

“你看我那副就知道了,整个寿材内不用一颗钉子,外面没有一处接口,所有相接处用的全是暗榫,紧扎,光滑合缝,敲一敲锵锵作响。”

送葬的人群从门前缓缓而行,凄凉的唢呐声夹杂着披麻戴孝的孝子孝孙们的哭喊声,揪人心肺。

“这个文古,一辈子什么都好,就是临了怎么没选上个好日子,这大热的天,孩子们可受罪了!”说着话,闷闷的疼痛又开始在脏腑之间翻腾,老人紧紧锁住了眉头。

“是啊,这几天披麻戴孝跪拜烧香可热坏了,而且酒席上的菜也不能保存,得坏,浪费不少哇!”

“就是,所以我怎么也得撑到立秋以后,到时不冷不热,孩子们和主事的人都轻松些。”老人伸出骨瘦如柴的手握住了老伴的手,又是一阵猛咳。

这天的夕阳特别红,像鲜血一样洒在老屋周围的山岭间,两位老人眼望着夕阳慢慢坠入了山谷,暮霭把两人的身影染成了石雕般的剪影。

立秋不久后的一天,后背岭新添了一座坟。

养花养出了健康快乐

文/祝连思

刚退休时,不习惯。在梦里,还写材料,研究思路;早饭后,拎包就走,还准备上班。老伴叫停时,才如梦醒。回家了,没有职务了,不写报告了,心空了,失落感骤增。想写点作品,又心神不宁,不久便焦虑了。老伴疼我,哄着,陪着我遛弯,但没啥效果。于是,她把我领到花市,建议我试着养花。让养花的快乐,帮我转换角色。看着那色彩斑斓的花,我憋闷的心,渐渐被打开。忽然,那盆耀眼的火鹤,宛如飘舞的旗帜,引我前行,内心涌起一股喜悦。顿时,我决定养花。

恰巧,我家小区附近,就是大片棚户区。荒芜的垃圾箱边,有散落的花儿,带根须的土,裂纹的花盆。我惊喜,辛苦捡来,细致修整,还挺成功。吊兰、芦荟、枝子、海棠……竟然还有鸿运当头!最开心的,就是那盆钱串子。刚捡来,就只有细瘦的根须,粘着点黄泥,带几片绿叶。但名字好,很喜庆,我便疼爱有加,精选花土,科学栽培,守着它悄然长大。它很快就扎根,放绿,颜色愈加浓重,叶片在疯长。绿油油,水凌凌,好像仙女飘逸的秀发,又如奔涌倾泻的瀑布,徐徐落幕!

老伴走心。她说,养花不如种点小菜,绿色又环保,能用上,还挺实惠。我明白她就是帮我找活,怕我乱心思,闲出病。前段时间侍弄花,忙活,真挺充实,干的挺来劲。于是,定制木槽,找来泡沫箱子,运回两袋子养花的土,再撒上白菜、菠菜、韭菜籽,栽上了洋葱、大葱和大蒜,还有西红柿、茄子和冲天椒的青苗。阳台上一片苍翠,春色满园,令人垂涎欲滴,催生了我的创作欲望,发表了《拂晓前的江边静悄悄》、《捉鱼的快乐时光》和《吃出来的幸福》等多篇散文。

我这养花的活,真就有了用武之地。那回上早市,老伴把脚脖崴肿了,疼得下不了床。吃着跌打损伤的药片,贴着止痛消肿的膏药,也不见好转。结果用洋葱头般的“田七”,把它的叶子捣成末,敷在疼肿处,疗效还真不错。她得过滑膜炎,以后还能用。于是我特别积极,请亲朋好友捐献,在小区四处寻找,还用分株栽培等方法,很快就养了29盆。这种可药用的“田七”,头圆,根深,叶绿,形同静坐的葫芦,看着还赏心悦目。到了夏季,挪于户外,更是雨露滋润,清新如洗。

养花真的养得滋润,因为花也有语言和灵性。现在,我已忘了退休身份,倒觉得还在返老还童。每日搬上搬下,捡枯枝,薅嫩草,喷水施肥,累得满头汗。户外散步回来,急切的是必须先看花,哪盆缺水了,哪株肥少了,哪棵发了芽。脑海里,满满的,都是杜鹃那绽放的花蕾,百合那如玉的腰肢,一帆风顺那摇曳的凤冠。看得尽兴时,竟然血往上涌,动情地唱起郭兰英那首动听的《南泥湾》来:“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

我那忙而快乐的老伴

文/丁於安

我的老伴王月琴退休至今已10多年了,这些年里,无论春夏秋冬,晴天雨雪,她总是忙忙碌碌。这忙碌既不是退休再干,也不是含饴弄孙,而是带着一群大妈练歌练舞,唱出对生活的热爱,跳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我和老伴相识相恋结合在上世纪70年代初。青春少女时代的她就喜欢唱歌跳舞,苦于过去的艰难岁月,既要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家庭抚育孩子,无暇也无法施展她喜好歌舞的才华。

退休后有了充足时间,更是遇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老伴终于可以拾起唱歌跳舞的爱好了。为了提升歌舞水平,她曾到老年大学学习,其间,一些群众文艺队伍常邀请她一同参加演出活动。登台演出锻炼了她的胆量,练就了她舞台表演的经验,增强了她带领姐妹们以歌舞为伴度幸福晚年的信心。

自那以后,歌舞便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天天晚饭后定时定点地和一群大妈在小区广场练舞两小时。在润州花园社区书记薛顶雨的关心下,成立了润州花园社区古城雅韵艺术队,她被选为队长。这支群众文艺队伍经常参加市、区及街道的文艺宣传活动。春节的大联欢、正月的闹元宵、七一歌颂党、八一拥军情、中秋以及国庆等庆祝活动中,总少不了她们的优美歌声与舞姿。

为了追求舞台效果,老伴向有经验的行家里手学习,同时还常上网搜索舞蹈的编排方法,学习群舞队形的方向、节奏、队形变换等技巧。由于她在市文化部门组织的群众文艺活动中展示了较高水平,镇江市老年活动中心先后为她举办了“王月琴个人歌曲演唱会”和“王月琴个人戏曲演唱会”,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媒体还作了报道。

一次,老伴从媒体上了解到镇江市中老年春节联欢活动的消息,赶紧报了名。经过初选,她与搭档准备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被选入参加演出录制。她那健美轻快的舞姿、热情欢乐的唱腔、风趣幽默的表演,把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受到观众由衷的赞美。

多年的真情付出,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老伴个人获得了区和市优秀群众文艺骨干称号,古城雅韵艺术队也获得了“最美宝塔人先进集体”荣誉。

小我7岁的老伴,当年义无反顾地和我这个平凡的穷小子走到一起,顶住了不少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压力。老年时代,她钟情于喜欢的唱歌跳舞活动,我当然支持她,为她鼓与呼,理所当然地多承担一些家务活。老伴能用自身歌舞的特长撑起老年生活的灿烂,我为她骄傲。

平安就好

文/蒋先平

晚上十点多钟,靠山屯王老汉斜躺在炕头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剧,身旁的老伴低头聚精会神地织着毛衣。

突然“砰”的一声,电视柜上的一只苹果摇晃了两下,滚落到了地上。不好!地震了。说着王老汉起身一下子蹿到了地上。“快,快下地,往外跑!”王老汉冲着老伴大声喊了起来。

王老汉老两口跌跌撞撞跑出了家门,来到空旷的院子里。“快看一下儿子媳妇他俩咋样了!”老伴喘着粗气指了指屯东头。“这小两口觉大,是不是早就睡了?怕这会儿还傻呵呵地做美梦呢。”王老汉嘴上嘟囔着,脚下已甩开了大步。

黑灯瞎火,王老汉领着老伴深一脚浅一脚向屯东头儿子家急匆匆地奔了过去。

“谢天谢地,你们俩还真没有睡着,知道地震跑出来了啊。”看到在屋外站着的小两口,王老汉和老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没有啥大事,就是刚才发朋友圈时感觉手机晃悠了几下,不是大地震,还把你们给惊动来了。”儿子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对了,爸,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也跑出来了吧?”儿子想起了爷爷奶奶。

“这、这……”王老汉吞吞吐吐,他瞅瞅老伴,又瞧瞧儿子,习惯性地又用手挠起了脑袋。“你们没有去爷爷家啊?!”儿子着急了。

王老汉醒过神来,忙说:“快快,去西头你爷爷家!”

他领着老伴儿子儿媳妇,摸黑气喘吁吁地赶到了西头父亲家,看到屋里亮着灯,大门敞开着,院子里却没有父母的身影。

儿子不听劝说,挣脱媳妇的手,冲进了屋里,里里外外找了个遍,也没有看到爷爷奶奶,只好又跑了出来。

四个人在院子里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等到老人。他们去哪了呢?是不是去村部的广场了?一定是去广场了,那里地方宽敞,还有路灯。王老汉跟老伴商量完,一家人向广场走去。路过王老汉家时,眼尖的儿子兴奋地喊道:“爸妈,你们看,那是爷爷和奶奶!”听到有人说话,门口树墩上坐着的两个黑影站了起来。

“妈,半夜三更的你和俺爸过来干啥啊?”王老汉搀着母亲又坐下。

“那会儿电灯泡晃了几下,我知道是地震了。我和你爸出了家门,连滚带爬摸到你家,怕你们睡了,不知道往外跑啊。”老太太着急地说着。

“唉,我都年过半百的人了,能不知道躲一躲吗?还能让你们操心?!”王老汉小声地说。

“你再大,也是我的儿啊。”老太太紧紧地攥着王老汉的手说,“没事就好,平安就好!”

黑夜中,两行热泪从王老汉脸上滑落。

“啃”儿女

文/郭华悦

多数的中国式老人们,都不愿意“啃”儿女们。

这也难怪,父母们把儿女当宝,从小到大,细心呵护照顾。如今,哪怕儿女们成家,父母也依旧发挥余热,不仅帮忙带孙,还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只要能帮到儿女,做父母的都不遗余力。这也就难怪,有“啃老”的子女,却很少有“啃”儿女的老人。

一度时期,我和老伴也是如此。子女们带来什么菜肴,我和老伴都说不喜欢,其实是怕儿女下次会再买来,浪费儿女们的钱;儿女们孝顺,一开始都要定期给我和老伴生活费,但我和老伴也以各有退休工资为由,怎么也不肯收,最后儿女们只好作罢。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儿女们就有点不高兴。有一回,儿子向我们推心置腹。儿子告诉我们,每次小辈有什么表示,父母总这也不愿意收,那也不肯要。儿女们都知道,父母是担心会给子女们造成麻烦,想减轻子女们的负担。初衷本是好的,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反倒把子女们推得更远。

自从和儿子谈了后,我也确实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反思。确实,每次儿女要尽孝,父母都舍不得,也不肯要。长此以往,其实反倒不好。一来会给儿女们不近人情的错觉,关系难免日渐疏远;二来,父母一次次拒绝儿女们尽孝,久而久之,再孝顺的儿女也都会习以为常,真的认为父母不需要。而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父母可就得欲哭无泪了。

自从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和老伴也适时改变了做法。比如,尽管我们自己过得不错,但儿女们出于孝心,常常会给我和老伴发红包。这时,我和老伴就会收下。其他的事儿,也是如此。儿女们真的要尽孝,我和老伴也试着接受。

一段时间下来,确实感觉和儿女们的关系亲密了许多。其实,“啃儿”和“啃老”可大不相同。所谓“啃老”,多数情况下,是在造成父母过重的负担。而“啃儿”,却是在儿女们都有能力,且都有孝心的情况下,适当接受儿女们的孝心和善意。

我和老伴常戏称,说别人家是“啃老”,我家却在“啃儿”、“啃女”。不过呀,这有什么关系?人到了老年,适当“啃啃”下一代,反倒是好事呢!

垂钓之悟

文/肖同干

三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成家。我和老伴退休10余年,除到儿子家小住外,就在家里守“老营”。爱好钓鱼的儿子常打电话对我说:“要是没事干,就去钓钓鱼。”

有一天早饭后,我对老伴说:“雨后初晴,不冷不热,我想去钓鱼。”老伴支持:“中餐我来送。”饭后,我背着渔具袋,大步流星地朝城南大河边走去。

春天的河水平静,澄清得像一块碧绿的地毯。我落座后,发现周边已坐了几个人。岸边的树木和花草倒映在水中,勾勒出墨绿色的轮廓,让我垂钓兴趣更高。然而,时间在急切的期盼中一分一秒的流逝,可浮子却总也没有下沉的迹象。远处不时有鱼儿蹦跳时溅起的水花,那“哗啦哗啦”的响声,透过湿润而清新的空气传过来,使我的眼睛瞪得更大。看见左边的谢和熊两人连连取鱼,右边的徐的篓里已有五六斤鱼,而鱼儿却似乎在与我较劲,有几条围在抛鱼饵的地方转来转去,溅起一阵阵水波,可总也不见咬钩,直逗得我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坐立不安地钓到中午,老伴送饭来了。我离开钓位,坐到老伴放饭盒的石头上,揭开盒盖儿一看有酒有肉,就边吃边喝起来。

这时,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范蠡和西施隐退后的生活。无无居士王廷讷是这样描写的:“想其洞庭橘熟,江乡蟹肥,维艇白苹渡口,垂钓红蓼滩头。友者白鹭沙鸥,瓦盏蓬窗,独斟浊酒……”觉得那样的生活简单、朴素、静谧、淡泊,有着一种古典式的诗情和浪漫。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我来钓鱼的本意,也就是为远离世间的牵牵绊绊,享受独处山水间的闲适,追求简单与淡泊。至于鱼,过年的没有吃完,前些时钓的也很多呢!然而,这没有钓到鱼,为什么心里焦急?原来,是由于我经不住诱惑。其实,很多东西生活本身需要的并不多,是我们的心对物质的欲望远远高于生活本身的需要,是欲望搅得我们失去了平静。很多时候,就像儿时听到的狗熊掰棒子的故事,掰一个,丢一个,忙得不亦乐乎。

想到这里,我又想到某领导违规的事闹得满城风雨。说起来,我还是他25年前入党的介绍人。我反省自己,是否失识、愚钝未按标准行事?经过认真回忆,当时我和另一位同志前去其单位找党内外同志分别座谈过,他们一致认为该同志工作能力强,各方面表现优秀。说到底,他还是思想作风没有与时俱进,经不住诱惑。

联想到自己的三个儿子,我吃完饭马上收拾渔具,又大步流星地往家里赶,打开电脑准备与他们对话,把我的垂钓之悟告诉他们,引以为戒,拒绝诱惑,洁身自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一天没有钓到鱼,思想上却有收获,一觉睡到天亮。

拍张婚纱照

文/刘浩然

我与老伴是在1975年结为夫妻的,至今已41年了。

有一次,我们去老妹家做客,看到墙壁上挂了一张她夫妻步入老年时照的一张婚纱照。我老伴很感兴趣,问老妹: 你们什么时候拍了一张这么漂亮的婚纱照?老妹笑着回答: 去年这个时候拍的。

回家后,我老伴就缠着我,也要去拍张婚纱照,我说: 这么老了!结婚都41年了!还拍什么婚纱照?结果,她很固执地说: 正因为41年了,至今都沒拍过一张婚纱照!我才想嘛!

是啊!在那个年代,别说送彩礼, 轿车迎亲, 高档婚宴,就连起码拍张漂亮的婚纱照都没实现。的确,她嫁给我的时候,不仅沒有举行过高档豪华的婚礼,而且连一套像样的房子都沒有,更沒有想过去拍张婚纱照。

我俩是在我父母所在地衡东县城结的婚。那一年,正好涨洪水,从衡山火车站去衡东县城的公路被大水淹没,客车停开。我们与岳父、我老伴的姐姐提了口皮箱(唯一的嫁妆) 步行几十公里,来到县城我父母家。当晚,就在县城举行了既简单但又非常热闹的婚礼,父母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亲戚朋友,都参加了这场婚礼,当时估计有两百多人 。新房尤其简朴,面积很小,是临街租的一间仅几平方米的房子,家具很简单但很经用,一张棚子床, 一张五屉柜, 一张书桌。沒有彩电、空调和冰箱,只有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和三五牌座钟,尽管这样,我们的心啊,感到非常温暖!非常幸福!非常快乐!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过去,眨眼我们就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期间,我们共同打造来之不易的港湾,有个幸福的微笑,也流过不少的汗水和眼泪; 有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也有失去至亲的痛苦;有温存,也有争吵,但“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 吵过以后又更加恩爱。

我老伴沒什么文化,但人长得非常漂亮。在当时是我们企业里一支花,有很多人追求过她,她都置之不理,偏偏选择了比她大八岁长相一般的我。婚后全靠她支撑这个家,这是因为我在企业滚爬了几十年,工作经常变动,既当过老师,又在企业各部门当过中层领导,在八十年代初又被提为企业领导,基本上没有尽到当丈夫的责任,当父亲的责任,所以至今,我总感到对不起她!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她总是安慰我; 每当我被人误解甚至被人非议时,她总是站出来为我排解; 家务事我更不沾边,她安排得整整有条,她的的确确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如今我们都老了,看见儿辈们结婚时,婚庆那么热闹,新娘披上洁白的婚纱那么漂亮,硕大的婚纱照挂在墙壁上,简直是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极了!呆极了!帅极了!她是那么羡慕,又是那么向往,难怪她缠着我一定要去拍张硕大的婚纱照!想到我们一路牵手走过来的一切,我感动了!我同意了!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满足老伴这个要求!

于是,我们在儿辈们的陪同下,走进了婚纱照相馆。等了近一个小时,老伴披上了婚纱从化妆间走了出来,我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她简直漂亮极了!好像她又回到年轻的时候。后来,当我换上西装,俩人手牵着手,面对面地站在灯光下,摄影师举起照相机,“ 咔嚓 ” 一声,我们终于拍了张婚纱照。瞬息之间,仿佛我俩手挽着手走进婚礼的殿堂,在一片祝福声中,我们陶醉了,陶醉在甜密的幸福的生活之中……

我们家的微信群

文/安淑媛

我家有11口人,我和老伴两个人,三个儿女各有一个三口之家,平时各住各家,儿子经常出差,女儿还在外地,为了联系方便就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老李一家人”,群员一共12名。这第12名是我老伴的妹妹、孩子们的亲二姑。她远在天津,心却离我们很近。大前年暑假,她带着儿媳妇和孙女从天津来太原看我们,住在我家里。我和妹妹每天晚上聊天,无话不谈。她儿媳妇很勤快,总抢着帮我干活。白天,我们一家人领着她们游晋祠,逛公园,参观博物馆,三个孩子轮流请二姑一家人品尝山西的美食。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浓浓的亲情让她们娘仨倍感温暖,念念不忘。

我们的家庭微信群充满了温馨和快乐,有谁过生日了,大家就高高兴兴地发红包、抢红包;谁回家看父母了,做了好饭好菜,拍个图片发到群里,意思就是:“多好吃的饭啊!你们吃不上,只能看看了。”今年中秋节,我的两个孙儿都在成都念书回不了太原,在成都工作的女儿就把侄儿、侄女叫回自己家吃饭,还发来了吃饭的照片。那天正好又是我孙子的生日,姑姑给他买了漂亮的蛋糕,大家看到他们切蛋糕的照片,纷纷点赞:“有姑姑真好!”

老伴喜欢唱歌,他们有一个“四棵松”组合,常年在一起练习男声四重唱。中秋节前他们要到“和平公园”录像,我就跟着他们到公园去,给他们拍了许多照片,发到我们的家庭群里,全家人看了都很高兴,纷纷为“四棵松”点赞。老伴还喜欢写作,经常给《太原晚报》投稿,他每次把发表了的文章拍成照片发到群里,总会收到孩子们的祝贺与赞扬。我家距离公园很近,老伴和我常常去公园散步,我也会拍一些照片发到群里,让孩子们看到我们身体好,叫他们不要挂念父母,安心工作。住在天津的妹妹也是一位退休教师,今年教师节,学生去家里看望她,她发来了捧着鲜花与学生的合影,群里又是一片点赞声。

最近群里转发了一个关于食糖卫生安全的帖子,天津他二姑看了,首先发出感慨:“生不易,活不易,生活真不容易!”于是大家纷纷模仿发出感慨:“儿不易,女不易,儿女也不容易!”“爹不易,娘不易,爹娘真不容易!”老伴来了个总结:“你不易,我不易,大家都不容易!”儿媳妇最后来了一句,更精彩:“国不易,家不易,国家也不容易!”哇!境界提高了,好一个家国情怀!看看我们的家庭微信群,满满的正能量啊!各位群成员的才华横溢、激情澎湃让我深受感染,就给他们发了一个红红的的表情包:一头壮实的大黄牛、一个夸张的大拇指,再加上一句话“不是一般的牛!”

我们的家庭微信群“老李一家人”,牛!

水盆盛太阳

文/张金刚

探望一位故交。未满六十,却突发脑溢血,躺到了床上。他曾开一家理发店,一次偶然进店,相谈甚欢,更因其精湛用心的技艺,而成了我的“私人理发师”。后虽因事,将店交于儿子打理,可他家理发店一直是我的“定点”,想来已近二十年。

见我来,他分外高兴,睁大双眼,探身相迎,挤出的笑容让人心酸。床上的他,没了当年的精神饱满、谈笑风生,语言含混不清,需细听方可辨明。有一句,我甚是不解。照料在侧的老伴,却明白他的意思:屋里暗,端盆水。

一盆清水端来,朝着太阳照进的方向,斜靠在门边;调整角度,一时,太阳从天上移到盆里,又将光亮投到屋里,一晃一闪的。稍后,用手轻轻撩些水出来,洒到水泥地面上。瞬间,屋里不仅凉爽了些许,地上又生出多个小太阳,齐放光芒,顿时屋里亮堂起来。他也释然地躺好。

他老伴不好意思地笑谈:我俩住在这老屋多年了,习惯了,就是暗;每有人来,他都会让我这样做,说不能让客人觉得咱的日子暗了;开灯吧,可灯光哪有阳光让人欢喜。没有人来,他也让我这样做,靠在床头读一会儿书,困了就睡,醒了接着读。哪天没了太阳,他明显就焦躁些,像个孩子。等调养些时日,会带他出门晒太阳,争取能拄着拐杖行走,更期待哪天扔了拐杖,帮上儿子,起码在明年“龙抬头”时,不再让儿子从早上到半夜吃不上饭。

说这些时,他一直都含混地附和着,我也应和着。看得出,他对屋外的太阳,有着太多的渴望。这些年,理发之余,他一直有个梦想,曾不止一次在理发时同我谈起:因长相酷似蒋介石,一直想当特型演员;也曾寄照片给过几家电影厂,却未能入选。故而,我笑着对他说:多看太阳、多晒太阳有好处,等你恢复健康了,再努力你的演员梦,说不定哪天就有剧组找上门来呢。

我笑,他老伴也笑,他也笑。太阳移动,正好将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亮亮的。

出得门来,我甚是感动和怀念。感动的是,他和他老伴这种阳光温馨的生存状态,一盆清水,请让太阳进屋,将生活照亮。怀念的是,小时候,也曾在门口端盆清水,看太阳照在墙上,白白亮亮、闪闪烁烁;或拿片小镜子,看折射在白墙上的小彩虹,饶有兴致地数着“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那时候,日子虽苦,却满是快乐。

“水盆盛太阳”。最初,是在贾平凹的散文中偶得这句话,“能行乐,吟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以残墙补远山,以水盆盛太阳,敲之熟铜声”。初读,便对其中的“水盆盛太阳”一句,留有美好印象,不仅是谈一种闲散快意的生活,更是谈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我那位理发师故交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感,一时陷入沉思。

人总有不遂意愿、身处窘境、被人不识的时候,以何种心态与状态去面对,过程与结果会大有不同。太阳,高高在天,普照万众;可一盆清水,即可将太阳移至身边,自己独享光和暖。哪怕没有水盆,没有清水,只一汪死水、一面小镜,亦可拥有整个太阳。就算哪天太阳不在,只要心中有太阳,同样可以照亮自己、照亮他人,一起等待太阳高挂天空的那一天。

老伴教我蒸白菜

文/倪继贤

立冬出萝卜,小雪出白菜。看到堆放了半院子的冬菜,我想到韩城各地人们喜食的蒸白菜这道美食。

老伴喜欢种菜,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深信无疑,对种下的菜观察细微。蔬菜生长季节,她几乎天天都要到菜地去,回来就说什么出来了,什么结下了,什么能吃了,时时都是喜悦状、兴奋状。她特别爱种白菜,常说:“针尖大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不到百天便长成一颗十多斤重的大白菜,够咱俩吃十天半月的。”只要白菜一下来,她就隔三差五地做肉蒸白菜,还呼儿唤女共享美食,常受儿女夸奖。

种下菜就得卖菜,卖菜就误了做饭。迫于无奈,我这个把嘴当事的大男人只得摸索着下厨做饭。做得多了,也不断进步,擀面炒菜,蒸米烧汤不敢说样样在行,自己吃还能凑合。

一天,老伴又卖菜去了,我忙着写文章,心想蒸白菜省时,拌好搭上完事,光等着吃。我先把白菜外皮剥掉,切成小块再淘洗,再捞到盆里,倒上面,撒上适量的盐和调料,心想白菜全浸湿了,每块都能沾上面。再把腩好的臊子烧热,加葱,姜末爆香倒在面上,把热水泡好的粉条放上翻搅匀,然后直接倒在箅子上蒸。

吃饭时,老伴满心欢喜,心想又能吃上自在饭。一吃却说不行,白菜水大,软而不香;粉条太硬且无味;油水都漏到水里去了,但还是肯定了成绩:咸淡合适,能吃!边吃边给我补了一堂肉蒸白菜的技术课。

她说白菜不能切了再淘,这样水太大,吃着黏糊。应该先整颗淘净,倒立控完水再切;粉条泡软后要先煮一滚,连同葱姜末一起放到热臊子里入味后再拌入菜里;不能直接把菜倒在箅子上,这样一是油水下漏,更主要的是漏下面末、菜渣后容易冲箅,菜不易熟,吃着黏,最好擀张面皮铺垫,而且要擀得薄一点,比箅子稍大,菜倒好后能把菜一圈包住,为了让菜易熟,倒菜前要把面片划几道缝,中间的菜刨个坑,只要火旺,一般三四十分钟就熟了,比蒸馍快。如果要吃着香,最好用腩成半生的大片臊子。

老伴的技法要听从,我立马买了四斤硬肋条,腩成半生的臊子,专供以后蒸白菜用。按照老伴的指点,一丝不苟地做了一顿蒸白菜。笼盖一揭,闻着香喷喷,舀到碗里吃起软漉漉,再浇点烧好的蒜辣子,味道极好。有菜有肉有面片,主副食搭配齐全,从头吃到尾都是热乎乎、香喷喷的。一顿吃不完,大冷的天也能放,多会想吃就笼着吃,真是隆冬一美食也。要是亲朋欢聚或合家团聚,直接把箅子放在饭桌上,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热热火火,那场景只是一个字:好!

最幸福的事

文/刘庆明

寒冷的冬天,一到晚上,我便早早上床,拿起床头的报纸看起来,直到把几份报纸都看完,我才能入睡。

躺在床上看报纸是我多年的习惯。那天在楼下,正好送报纸的人来了,我问她,小区里是不是有很多人订报纸?她说,还是以前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客户,年轻人几乎没有。我说,现在大家都在看手机,手机里什么内容都有,又不花钱。但我还是习惯看纸媒,不坏眼睛,需要时还可能翻出来再看,还是纸媒好。

每天睡前,我都会躺在床上看一个多小时报纸。看报纸时,我把手机放在边上,只要看到报纸上某篇文章写得好,让我突然有灵感,我便打开手机上的记事本很快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说实在话,我许多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都是看报纸上别人的文章时突然产生的灵感。有时读到一篇好文章,我会特别激动,作者就像一位知识丰富的老师,坐在我面前和我侃侃而谈。

订一份全年的报纸没多少钱,而且可以看上一年,这是最便宜的精神食粮。我家老伴和儿子原来也不太喜欢看书读报,但自从我订报后,茶几上、床头上、书桌上到处放着报纸和书,他们没事时也会随手翻看。在我的长期影响下,他们也养成了看报纸的好习惯,有时看到好文章,还会主动和我交流。以前我有失眠的毛病,后来在床上看报看累了,两个眼皮就直打架,有时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进入梦乡的。老友们说,年纪大了睡不着觉,我就说躺在床上看报是最好的催眠方法。

每天吃完晚饭,散完步回来,在电视机前看看新闻,我便早早躺在床上,头上一盏灯,手上一份报纸,认真看起来,看到好文章,还会自言自语,老伴走进房里问我在和谁通电话,我说,没打电话,我在和文章里的作者说话呢。老伴说我是神经病,她哪能体会到我的那份快乐呢。

什么叫幸福?幸福的时刻有许多,对我来说,躺在床上看书读报就是最幸福的事。

相伴一生

文/丁承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和我的老伴,从一对年轻情侣,被时光磨练成了老头老太。一路走来,我们相依、相扶、相守着,这就是“少来夫妻老来伴”的真实写照。

想当初,新婚燕尔,情投意合,相亲相爱,虽不像现代青年爱的那么轰轰烈烈,但也称得上如胶似漆,欣喜若狂。当爱情结晶来临时,既高兴,又担心,由于收入不高,怕给生活带来一定的难度。不过,我们有决心,乐于面对,敢于担当,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自信使我们的感情有增无减,且行且珍惜,共同维护好这个初筑的新巢,特别温馨,其乐融融。

到如今,六十年的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不断产生良性的“心理反馈”,使我们的感情不断升华,欣赏、珍惜彼此之间的优点,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这是我们的感情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传统的观念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应该是含蓄而内敛的,很难直白表达,这一点也反映到我们的生活中。我老伴性格内向,不善言表,从未用直白的方式表达过感情,只喜欢用温情脉脉、无声无息的方式与我交流,一个亲昵的微笑、一个温暖的眼神,我都能够读懂,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让彼此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和体能上逐渐开始衰退,情绪和行为也随之有所变化,我们也不例外,表现为爱唠叨、不耐烦,其实这是舒解内心压力的一种表露,可以理解。但如果长时间喋喋不休的唠叨和抱怨,对老年夫妻相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应重在精神抚慰、相互克制,疏导心中的不良情绪,达到和睦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但我们从不吵架,有时也有看法不同、意见相悖,但都能采取冷却处理的方法,待事情过后,主动与对方交流,就事论事,注意分寸,适可而止,决不可任意扩大事态,达到“雨过天晴”,相视一笑,这是老年夫妻和平共处的法则,也是一种气度和襟怀。有人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只要加强感情交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就会情深意切,白头偕老。

我们老年夫妻,虽然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彼此非常了解,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让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老伴爱静,与外界接触不多。我爱动,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不论男女老少我都交往,必须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即使是异性朋友,我们都给对方充分的信任,从不凭空猜忌,更不会无端干涉。在生活习惯上,都能尊重对方的选择,求同存异,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共同习惯,决不会让对方改变或接受与自己勉强的一致,这样会使人心理受挫,影响感情和健康。

一个家庭,男主外,女主内,是古往今来的传统模式。我们也是如此,我的性格适合外面交往,我老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贤妻良母,善于相夫教子,特别体恤孩子,她始终按照传统方式,自然分娩,母乳喂养,视为己命,非常疼爱,她的理念是大人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习惯和爱好,与我们老一代的传统观念和处事方式必然形成一种反差。对我们来说,从来没有“代沟”这个概念,因为我们采取的是中庸之道,即使有代际之间的矛盾,也会通过沟通、谅解、包容得到妥善解决,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和稳固,是两代人最好的相处之道。孩子们说得好,老人为我们服务了五十多年,现在也该我们为老人服务了,以致近年来,逢年过节都由他们安排膳食,让我们轻轻松松,乐得享受清福了。

岁数大了,在心理上,有一种清心寡欲之感,渴望深居简出,粗茶淡饭,一日三餐,周而复始。我一生无缘烟酒,从不打牌,以书报为伍,乐此不倦。有时也外出走走,与老伴相互依赖,如影随形,多为买菜购物去菜场、超市,视那繁花似锦的市容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欣慰。时而去公园逛逛、坐坐,闲情逸致地去观赏那云淡风轻、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别有一番风味,令人心旷神怡,十分惬意。

回顾过去,我们风雨同舟,穿越了六十年的时空,抵达幸福的彼岸,享受今天的美好生活,令人心动。展望未来,为实现我们的梦想,继续相伴同行,奔向活到建党100周年的目标,到时如能亲临庆典,那我们这一生就是十分圆满了。

点击全文阅读